兩天時間,4名高管落馬,中石油集團究竟發生了什么?
在此次被查的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李華林、副總經理兼大慶油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春、中國石油副總裁兼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冉新權、中國石油總地質師兼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王道富4人當中,后三者都曾在油田手掌大權。
石油業界資深人士認為,一段時間以來,各油田低品位油井的對外轉包已成為普遍現象,一些地方企業、民營企業、油田干部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形式,進入了對低品位油井的開采乃至勘探,成為滋生腐敗和尋租的溫床。
記者就此向中石油方面核實,但對方未予回應。
就高管被查對公司的影響,中國石油董事會秘書局有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公司大的戰略方針都已經定好了,再說還有董事長周吉平坐鎮,這對于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方向并不會帶來什么影響。”
中國石油昨日(8月28日)在A股、H股雙雙復牌,分別下跌下跌0.50%和4.39%,而中石油旗下昆侖能源下跌13.51%。
低品位油井存尋租鏈條
對于中石油4高管落馬,石油行業一位資源勘探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道,他們被調查既可以說是突然,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在現有石油系統體制下,是存在腐敗和尋租的空間。
李華林、王永春、冉新權、王道富都曾負責過中石油上游勘探開發的業務,后三者還曾掌管大慶油田、吉林油田、長慶油田,而李華林負責的則是海外業務。
上述專家說,現在很多油田都有低品位油田區塊對外招標,尋求合作開發,民營企業也會設法進入,這其中存在著一定的潛規則。
所謂“低品位油氣田”,是指那些質量不高、產量較低的油氣田,包括低滲透油層儲量,重油、稠油,以及經過開采以后剩余的品位變低的尾礦(廢棄油井)。
據媒體報道,早在本世紀初,按照投資回報率衡量,低品位油井開發“不經濟”,中石油、中石化總體上放棄了對“低品位”油田勘探開發。而中石油由于擔心影響在資本市場的業績,在國內的許多油田,對于開采成本高于6美元/桶的區塊,一般情況下會自動放棄。
據公開資料,吉林油田在國內率先試點將部分低品位油田區塊實施特殊合作開采政策,民營資本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國有石油公司所屬的區塊采油,多年來已經成為當地一種普遍現象。而王永春曾在吉林油田當過“一把手”。
石油系統干部被指涉入其中
業內人士作過一個測算,松遼盆地油氣藏較淺,通常平均在100~1400米之間,打一口井只需投資約百萬元左右。按一口產量中等的油井每天出油3噸、每噸原油售價4000多元計,每天收入可達12000元。除去開支,每口井每年產生的利潤至少有100多萬元。
記者在東營論壇上看到有網民稱,“中石化勝利油田廢井數量估計接近4000余口,承包開采廢井油的老板為數不少,實力弱小的承包數量在5至10口不等,資金相對雄厚的則大規模承包區塊。曾經有老板承包下一塊‘低品位’油田后,第一年出油就達4萬噸左右。他也一下從幾百萬元變成了億萬富翁。”
有媒體報道稱,勝利油田年產原油3000多萬噸,私人承包性質的油井產量就占到總量的兩成以上。
據一位石油行業分析師說,現在國際原油價格100美元,外包低品位井所產原油必須統一銷售給油田,收購價格和國際油價一致,只要能拿到低品位井,絕對賺大錢。上述專家也說,“中東每桶原油成本為10美元,實際上那些承包的老板都掙大錢了,他們的成本比中東低更多。”
于是,在“兩桶油”那里受冷落的“低品位”石油儲量,成為各路社會資本狂熱追求的 “香餑餑”——承包被放棄的邊緣油田,然后找投資者合作開發,是一些民企業和個人的致富秘訣。
據 《南方周末》2006年報道,當時,吉林油田除少部分規模較大區塊經過中石油總部對外進行招商之外,有相當一部分是委托給當地政府進行招商的,而這些區塊向社會尋找投資者的時候,通常不直接與中石油對外合作部簽訂承包協議。只需要經過吉林油田同意即可。
上述專家說,現在部分國內油田都有這種現象,部分石油系統司局級干部在外辦有公司,承包低品位油井,這些人能很輕松地拿到這些油井,他們也可以將拿到的油井轉包給民營企業,當“二老板”,這樣層層轉包,使得民營資本挖空心思找關系來獲得區塊,這就要搞關系,無形中造成了不公平競爭,滋生腐敗,甚至可能引起國有資源的流失。
“現有體制自然就產生了尋租空間,出現權錢交易。”上述專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