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和貿易板塊,被認為是自貿區成立后首先受益的領域。
隨著自貿區建設的不斷推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海自貿區建立后,不僅會大大提升轉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從而吸引大量高端制造、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企業在此落戶,同時,上海更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這將為大宗商品貿易提供新的機會。
“中國既是大宗商品的消費大國,也是生產大國,中國有龐大的商品市場。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將促進港口商品貿易快速發展,給予了大宗商品產業環境突破的可能性。”區域宏觀專家易貿資訊宏觀分析師馬泓如是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大宗商品金融服務是關鍵
企業戰略咨詢高級專家、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告訴記者,“上海自貿區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大宗商品金融服務能否在上海改革成功,替代倫敦、新加坡,成為世界大宗商品領域的核心地位。”
“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港區,上海港的轉口貿易潛力巨大。”馬泓指出,相較近鄰新加坡,其2012年轉口貿易額達到2251億美元,而在1965年僅為20.25億美元。之所以能夠保持年均增速10%以上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新加坡國門的敞開政策。
上海自貿區的改革試點將包含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四個領域。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自貿區的貿易升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傳統貿易業務的進一步開放,實現貨物自由進口、儲存、再出口和區內加工制造。這與目前已有的保稅區的優惠措施并無本質的區別,但可能在放寬海關及關稅管制方面會有進一步的舉措。二是伴隨著貿易的發展,拓寬和發展上海在相關領域的地位。
朱海斌認為,自貿區內有望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開展能源產品、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的國際貿易。
允許國外機構設期貨交割倉庫引爭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上海自貿區對大宗商品市場提出具體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將允許外國商品交易所建立自己的期貨交割倉庫。如果上述計劃得以實施,這可能將對國內外大宗商品市場引起不小的震動。
有業內人士認為,上海自貿區的大宗商品交易是離岸交易,若上海自貿區出現諸如第一個LME試點交割庫,將引發國內期市大佬抽身離開國內交易所轉向國外市場,這對于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在國際上的競爭是毀滅性的打擊。
一位從事國內期貨的大宗商品人士告訴記者,本來由于交割方便的問題,已有部分廠家已轉向國內期貨市場,如果國外交易所“橫插一腳”在國內建立交割倉庫,那國內交易所的優勢全無。
據了解,此前,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內的多家機構,一直致力于在中國內地設立交割倉庫。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交易所,LME在2012年的交易額達14.5萬億美元。統計數據顯示,LME在全球14個國家的36個地區擁有700多家特許倉庫,但在中國內地沒有自己的倉庫。多年來,LME一直致力于在中國內地設立交割倉庫。
“設置大宗商品期貨交割庫,有利于爭奪國際定價權。同時,期貨交割帶來的物流將促進自貿區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并且,自貿區有利于外資進入,從而豐富國內期貨市場。據此,貿易企業將改變當前只能希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價格下跌時束手無策的局面。”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分析師金韜對記者說。
有消息稱,月底將公布的自貿區總體方案將不太可能會批準在自貿區內進行商品期貨交割倉庫試點,但不排除地方會進行相關的局部、可控范圍內的嘗試,為未來真正試點做準備。
將提升“中國價格”全球地位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體現了國內對大宗品交易的關注,有助于我國大宗品在國際貿易取得主導地位,為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占取先機。”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生意社鋼鐵分社主編何杭生看來,大宗商品行業聚焦于自貿區內,交易市場改革才能更加全面,進而更好地推廣至全國。
如果未來LME倉庫落戶上海自貿區,以交割庫為基礎,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銀行質押融資和保險配套服務都會配套發展起來,這將被認為是有利于爭奪國際定價權,進一步提升“中國價格”在全球商品定價體系中的地位。
“若在自貿區中設立LME等交易所的交割庫,國內貿易商可就近在自貿區進行交割。期貨交割帶來的物流將促進自貿區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過去國際投行通過控制交割庫倉單進出量,操縱期貨價格的難度加大,從而促使我國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進一步提升。”金韜如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