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至27日,兩年一度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簡稱《公約》)締約方大會將在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召開。大會將對《公約》十年戰略規劃進行中期評價,并規劃未來5年世界防治荒漠化的行動。聯合國有關數據顯示,盡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全球荒漠化現象依然嚴重,國際社會在這一領域仍面臨艱巨任務。
《公約》于1994年6月17日通過,目前有195個締約方,其宗旨是通過國際合作來阻止荒漠化在全球蔓延,并幫助受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非洲減輕干旱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次締約方大會首次由南部非洲國家舉辦,也凸顯了《公約》對遭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非洲國家的關注。
2007年,《公約》締約方通過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戰略規劃,決定努力完成4項長期戰略目標:改善受影響人口的生活條件;改善受影響生態系統的狀況;通過切實執行《荒漠化公約》使全球受益;通過國際合作籌措資金和技術等資源。
為此,規劃還制定了5項具體的中短期行動目標:提高人們對荒漠化現象的認識;制定相關的國家政策;奠定有關荒漠化問題的堅實科學技術基礎;幫助受影響國家的能力建設;進行融資和技術轉讓。
聯合國一個工作組不久前提交報告,為此次締約方大會即將進行的中期評價提出建議。報告說,國際社會在實現防治荒漠化戰略目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有關荒漠化問題的關注度日漸提升以及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加強等,但進展小于預期。要使戰略最終取得成功,還需在許多方面作出改進。報告指出,很多受荒漠化影響嚴重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目前面臨嚴重缺少資金的困境,這也造成許多國家無法開展系統治理荒漠化的項目。
此外,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全球防止荒漠化繼續蔓延的成績并不樂觀。
數據顯示,已經退化或正在退化的土地面積所占比例已經從1991年的15%上升到2008年的24%。其中,超過20%的耕地面積、30%的天然森林和25%的草地正在經受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農田遭侵蝕,每年有大約240億噸肥沃土壤流失。全世界有15億人直接受到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響,其中婦女和兒童受害情況最為嚴重。土地退化帶來的損失占全球農業GDP的5%,約合每年4900億美元。
據聯合國估計,到2030年,世界對食品、能源和水的需求將分別增長至少50%、40%和30%。要避免出現饑餓和糧食安全問題,到2050年,世界農業生產力要增長60%,發展中國家則要增長100%。但如果土地退化保持目前的速度,這些目標都將無法實現,而貧困人口比例很可能進一步上升,很多國家將出現糧食安全問題,甚至出現饑荒。
另外,聯合國最近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日益加重的全球暖化現象將造成極端天氣更加頻繁、更加嚴重,勢必加劇土地退化,而國際社會應對干旱和糧食安全問題的能力也將因此遭到嚴重削弱。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惡果,聯合國呼吁世界各國不能再忽視土地退化問題,大力推行可持續的土地管理,以確保糧食安全以及能源和水的供給。
去年在巴西里約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峰會)上,世界各國領導人為2015年后的世界發展前景作出了規劃,決定啟動制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為此,《公約》秘書處正建議各國制訂一項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總面積零增長”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進一步動員國際社會力量遏制荒漠化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