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數據本周將陸續公布,其中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和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兩大指數今日發布:CPI總水平同比上漲3.1%,比8月份漲幅擴大了0.5個百分點;PPI同比下跌1.3%,跌幅較8月份收窄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2%。
9月份CPI同比漲幅創7個月新高,并自今年2月份以來首度突破3%。不少公眾擔憂,通脹風險是否顯著增加?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剛明就此釋疑,“要看清9月份CPI明顯回升的主要推手是食品價格,無關貨幣因素”,不屬于沖擊性的“動蕩”,不必對數據過度緊張。數據顯示,在構成CPI的八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中,9月食品價格漲幅最為突出,同比上漲6.1%,影響CPI同比上漲約達1.98個百分點。袁剛明指出,雙節、換季等熱點因素致使農產品[4.91% 資金 研報]供不應求,商販趁機抬價,確實對百姓生活帶來了影響,但食品消費需求的提升終歸是好現象,可以提高農民收入、刺激生產者積極擴大生產。
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也樂觀認為,CPI的明顯回升與通脹相關性不大,他從數據中看到的更多是市場信心增強、消費正顯現出積極拉動作用。他預計,物價溫和上漲的趨勢或還將持續到明年年初。
不過,袁剛明談到,CPI數據背后仍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此次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主要來自于牛羊肉價格高企,易陷入狂漲狂跌的豬肉漲勢則較為平穩,但“豬周期”問題仍未改善,尚不可掉以輕心;二是與工業品相比,農產品極易表現出結構性短缺,反映出我國農業生產流通等制度不甚穩固;三是居住類價格漲幅較為突出,9月份全國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2.6%,住房租金價格上漲4.4%更是成為焦點。
“住房租金已成為通脹的最危險因素”,他說,“應將房地產調控目標擺在與控通脹目標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與經濟走勢關聯更為密切的PPI變化更顯積極。9月份PPI同比下跌1.3%,盡管連續19個月維持同比負增長,但跌幅已連續四個月收窄,經濟企穩成共識。崔新生表示,PPI數據降幅收窄,顯示經濟活躍度提升,內需回暖,企業信心得到進一步強化,國家穩增長措施發揮出實效,但后續還需關注政策與市場的銜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