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我國制造業、進出口等一系列經濟數據出現趨穩跡象,多家國際機構一改今年以來唱空中國的腔調,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宏觀經濟仍在合理區間
趨穩向好跡象出現
最新公布的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這一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已連續第二個月明顯反彈,達到51%,創年內新高。而此前公布的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也呈現環比加快。
“先行指標說明我國經濟在企穩,預計全年維持在7.5%左右的新常態下的增長速度是有把握的,這對于中國經濟來說也將是個不錯的增長水準。”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研究員張曉晶說。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說,從上半年經濟增速、物價和就業情況看,宏觀經濟仍然在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今年經濟增速的放緩,既是經濟發展規律使然,也是我國主動調控的結果。速度的換擋是為調結構和促改革留出空間,切忌因為外界唱空的聲音盲目刺激經濟增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基本比較平穩,并未出現海外從唱空到唱多那樣的大起大落。下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發展的態勢,預計三季度出現小幅回升的可能性比較大,四季度經濟增長的預期和信心有望進一步增強,全年經濟有可能呈現小幅“V”型走勢。
中長期潛在增速下降
內生動力依然強勁
在我國經濟出現趨穩、國際機構再度唱多中國經濟的時刻,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必須有清醒認識。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是內部和外部因素、短期和中長期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中長期看,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后,面臨資源能源環境約束上升、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全球化紅利明顯削減以及全要素生產率迅速回落等一系列挑戰,潛在經濟增長率出現下滑。
我國正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化解長期粗放增長積累矛盾的嚴峻考驗,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下,經濟自身的增長動能依然強勁。
牛犁說,從短期看,我國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和困難時期,尚未走出這一輪經濟下行周期,全球經濟轉暖后有望好轉。中長期看,在告別10%左右的高速增長階段后,我國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7%至8%的增速是有可能的。
穩增長結合調結構促改革
寄望改革激發動力
目前,世界經濟正經歷深度調整,復蘇艱難曲折,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可能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我國正處于加快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經濟運行中錯綜復雜的因素在增加。內需不振、產能過剩、財政增收減慢、地方債務偏高等,給經濟平穩發展帶來更多難題。
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近兩個月來,政府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減負小微企業、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消費、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王軍將這些稱之為“升級版”的投資和消費拉動措施。“這些措施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重發揮調結構、促改革對穩增長的積極作用,更加側重于從供給層面提升經濟發展潛力,通過體制改革釋放活力。”
牛犁說,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有待通過改革理順體制機制,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未來兩方面改革尤為重要,一個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入推進,一個是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這涉及住房、醫療、教育等諸多領域。
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依然來自改革。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問題。人們期待,會議勾畫的改革藍圖將為實現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