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8%,較上季度增長0.3個百分點,是連續兩個季度增速下滑后的首次回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打下了好的基礎。
如何進一步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同時為長遠發展積蓄后勁?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和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
經濟形勢穩中向好
專家認為,穩中向好的局面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應對復雜局面、審慎進行宏觀調控的結果。面對今年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新一屆政府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推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措施,促使經濟運行態勢企穩向好,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
從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看,宏觀經濟向好趨勢明顯。全年農業豐收已基本定局,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增強,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呈現積極變化,城鎮就業繼續增加,居民收入不斷提高。
孫學工認為,三季度經濟企穩回升是國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使然。從國內因素來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及時創新宏觀管理方式,明確調控區間,對引導社會預期、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產生了積極作用。另外,以簡化行政審批為突破口的行政體制改革、以“營改增”為重點的結構性減稅、以利率市場化為重點的金融改革等措施作用開始顯現。
從國外因素看,我國三季度外貿有一定增長,得益于發達國家的復蘇勢頭良好,三季度幾個發達國家的PMI指數高于新興國家,美國經濟繼續溫和復蘇,歐元區經濟逐步走出低谷,這對穩定我國出口產生了積極作用。
諸建芳表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經濟“微刺激”舉措,對三季度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作用。從7月份開始,需求市場有一定回升,帶動了產業回暖,其中第二產業回升比較明顯。在抑制“三公”消費等政策的影響和房地產市場相對活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三產業增長相對平穩。
回升基礎尚不穩固
專家認為,雖然三季度經濟運行向好,但現在還不到盲目樂觀的時候。要看到的是,國際國內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發展還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任務仍很繁重,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
從前3季度情況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仍是首要力量,而消費的拉動作用與投資相比差距較大;與之關聯的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放慢了3個百分點,低于經濟增速0.9個百分點,未來會進一步制約消費的擴大。
“我國經濟回升的穩定性還很脆弱,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孫學工說,前階段我國依靠高投資、高負債擴大產能規模的行業,財務可能會出現惡化,有可能增加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另外,收入差距過大導致消費需求不足、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副作用、生態系統急劇退化等也是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因素。
諸建芳則認為,四季度將迎來地方政府償債高峰,加上目前依然嚴峻的制造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將對短期經濟增長形成一定抑制。從國際環境看,美國財政僵局與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時機和力度,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
尤須保持清醒頭腦
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改革、調結構各項措施落實情況,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要堅定信心;在經濟穩中向好時,也要保持清醒頭腦。
專家認為,面對當前宏觀經濟存在的各種深層次矛盾,面對制約發展的諸多風險與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任務仍然繁重,需要按照“標本兼治,長短相宜”的調控思路,在合理的經濟區間內,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長遠后勁。
要繼續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培育新興產業,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尤為重要的是,各地各部門要把中央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穩定市場預期,鞏固社會信心。“本輪經濟回暖依然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密切相關。從過往的經驗教訓看,宏觀調控應更多體現在預調、微調上,確保短期內經濟不滑出下限。”諸建芳表示。
要把深化改革作為動力之源,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孫學工表示,四季度中國經濟將依然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數較高,同比增速可能會降至7.6%左右。明年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將好于今年,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繼續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主線,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著力深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激活、釋放市場潛力和活力。
在抓好改革、發展的同時,改善民生的任務很重。孫學工強調,隨著元旦春節的臨近,還要重點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社會政策要托底”這一條一定要堅持。要繼續鼓勵就業創業,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等改革,千方百計安排好困難群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