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刊文指出,三季度中國出口呈現“乍暖還寒”,增長步伐有所放緩,全年走勢低位企穩。而在第114屆廣交會上,這樣的形勢判斷可以找到更多的佐證,各地區、各行業的相關負責人言必談“形勢不容樂觀”。
回過頭看這大半年,外貿成績“過山車”般起落,從一季度反彈回暖,二季度滑到負增長,再到三季度的由負轉正。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廣交會傳遞出來的企業成本壓力、匯率、貿易便利化等等,成為企業出口好轉需要過的“檻”。
著眼未來,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市場信心的恢復,中國外貿持續向好的前景應該可期。
10月24日,第114屆廣交會開館第10天,到會采購商為122710人。與上屆的開館第10天到會人數基本持平。
外商到會多少,并不讓外貿企業最憂心,他們擔心的是訂單到不到位。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商務部的人士處得知,商務部召開了一次內部座談會。這位人士稱,“會上各省市商務部門負責人表示第四季度外貿增速均放緩,尤其是處在轉型升級中的沿海外貿大省談升不易,保8壓力大”。
此外,記者從多家外貿企業了解到,對國務院7月下發的為提振外貿發展的《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83號文),相關部門執行情況有好有壞。他們認為海關和出口退稅方面還有改進空間。
沿海外貿大省很著急
距年底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除浙江外,廣東、江蘇、山東等沿海外貿大省的商務部門負責人,心里都比較著急。
“外貿水溫粵先知,中國外貿看廣東”。作為中國外貿第一大省的廣東省,今年1~9月,進出口總額為8145億美元,增速為13.8%。這與第一季度以及上半年廣東外貿增速相比,已經開始收窄。
“廣東外貿走勢是前高后低。”廣東省商務廳負責人在此次閉門會上說。單從出口來額看,廣東省出口增速逐季劇減:第一季度為37.8%,第二季度為7.8%,第三季度僅有0.6%的增長。“自8月反彈之后,9月單月,由于擠出了深圳海關的套利數據,廣東出口已經是負增長。”不過,他沒有透露具體下滑的數字,“今年全國外貿增速目標為8%。預計廣東外貿增速為7%。明年1~4月份出口增速是負數,所以全年增速能跟今年打平就不錯了。”
緊列其后的江蘇,今年1~9月,累計進出口額為4052.4億美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增長0.8%,進口下降0.7%。
受外貿結構性特點和去年下半年高基數的影響,江蘇省預計第四季度進出口增速可能會繼續回落,全年進出口增速也將回落,有望和去年持平,或者僅僅實現0.5%的增長。對于明年走勢,考慮到外貿結構特點和目前部分重點行業仍然處于升降區間,江蘇省認為明年走勢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山東省對第四季度的增速也表示難定高調。由于山東有青島港、嵐山港和日照港等大宗商品進口港口,山東外貿呈現月度進口額比出口額高的特點。
第三季度,山東外貿增速一下子蹦高到15.9%,高出第一季度的增速9.9個百分點,更是第二季度4.3%增速的3倍多。
9月單月,山東進出口總額為238億美元,創下年度單月最高。而如要完成年度8%的增長,山東省后幾個月每月都得完成250億美元的進出口額。但這個目標很難達到,因為250億美元是去年山東月度進出口額的最高峰值。
近期,山東省商務廳召集相關部門舉辦了一個調度會,對該省各市今年的外貿增長做了分析,據此測算,今年山東外貿增速為6%~7%。
得益于義烏效應的浙江,在沿海外貿大省中要亮眼一些。1~9月,浙江省進出口總額為2492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出口1845億美元,同比增長10.7%。但這個增速比浙江省上半年增速回落了0.3個百分點,比1~8月增速回落了1.8%。如果排除市場采購方式的影響和因素,浙江省傳統貿易方式出口增長只有4.5%。
浙江省商務廳負責人認為,從后期看,傳統貿易方式出口增長乏力的態勢還將持續。但由于義烏采購模式的帶動和浙江民企的活躍,浙江省外貿增速今年有望保8。
促外貿政策有環節變味
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6月份更是轉為負增長,為-2%。
為提振外貿,7月26日國務院出臺了83號文,其中包含12項促進外貿發展政策。隨后,各省市商務部門都配套出臺了省市級別的文件,細化落實83號文。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外貿企業反映,出口法檢費用和目錄的減免以及縮小,確實為外貿企業減了負。
以一家年出口總額為7000萬美元的服裝企業來說,法檢目錄調整以后,一年下來可節省的法檢費、貨代報檢費、商檢相關單證平臺費等就達110萬~120萬美元。
然而也有不如意之處,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條塊分割和掣肘的問題,某些環節執行起來好像變了味。“通關環境惡劣了點。”多位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83號文第七條要求:“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抓緊出臺“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改革方案。但推行近3個月的“三個一”通關方案,被普遍反映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在有7個海關的廣東省。
據企業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海關到年底了也需要完成稅收目標,另外就是“一山二虎”,同省的幾個海關互相不認。
山東一家外貿企業外銷部負責人舉例,他們企業按照區片劃分,歸剛成立不久的濟南海關管。但他們從青島海關進口了一批貨物,兩個海關互相不認,導致該企業進口物資壓港達半年。
“一個省 (海關)分為兩塊或幾塊,互相競爭,各自都要出成績。”上述外貿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改革初期,由于開放需要,一個省內成立了兩個以上的海關。“但現在絕對要改革,一個省統一只有一個海關管轄就好。不然貿易便利化就是白說了。”
讓外貿企業頭疼的還有出口報關時的HS編碼。
HS編碼即為海關編碼,是編碼協調制度的簡稱,是外貿企業報關時必須完成的進出口報關單填報內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此后的出口退稅要依據HS編碼來確定退稅稅率。
“在報HS碼的時候,我們跟海關鬧得不愉快。”一家小家電企業負責人說。“以前,我們向一個國家出口過一些貨品。后來同樣報這個口岸,海關卻不認可了。不僅不認可,還要追溯我以前出口過的貨物。”這家企業負責人提起來直搖頭,“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海關說什么就是什么。問題是,他說是什么就是什么以后,換了另外一個負責人又另外說一套。你都不知道聽誰的。下一次報關可能又是不一樣。”
此外,由于HS編碼中“章”的分類基本采取兩種辦法,一是按商品原材料的屬性分類,相同原料的產品一般歸入同一章,二是按商品的用途或性能分類。海關決定將商品按哪個歸類,直接決定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就影響企業出口退稅所得。“兩個百分點對企業影響很大,幾乎就是今年企業的凈利潤率。”上述外貿企業負責人坦言。“海關開箱抽檢率是不是太高了?就我們自己說,從以前的2%~3%提高到5.5%。這個5.5%不要小看,對企業來說可是大數字。”浙江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說,抽檢率直接影響企業的通關速度以及支付費用。
此外,外貿企業還反映,國稅對企業出口退稅的速度比以往慢了。“我們省的退稅比去年慢了大概5%~10%”,其中一位舉例道。
對此,接近國稅總局的一位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由于進口關稅和增值稅下降,今年中央稅收比較低。
每年,中國外貿的出口退稅達一萬多億元,而全國的年增值稅稅收為兩萬多億元,一半都分給了外貿企業出口退稅。也因此,今年稅務部門在退稅時,對外貿企業格外嚴格,會對企業進行全面調查。
外貿企業對此表示理解,但他們呼吁在外貿形勢比較嚴峻和不明朗的情況下,還是要加快出口退稅速度,爭取做到企業當天申報當天就能審批。
外貿企業最希望的,莫過于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他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根據83號文,自8月1日起到今年底,免收檢驗檢疫費用。“現在是免收費用。明年還能免嗎?”他們最擔心外貿一回升,這些促進政策就被取消了。
法檢目錄的縮減,讓近80%的出口貨物免檢,但還有占出口額20%的目錄沒有被縮減,這些主要是農產品。
“我們是出口日本的,日本的標準是全球最嚴格的。”一家山東農產品出口企業負責人抱怨,“應該針對實際情況有所調整。”
綜合服務企業待支持
此次商務部閉門會上,各省商務廳提到次數比較多的,還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國辦83號文第九條是 “支持民營外貿企業加快發展”,其中提到“充分發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作用,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通關、融資、退稅等服務”,并提出“抓緊研究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對多數地方商務部門來說,“外貿綜合服務業”是個新名詞。上海市商務委正在研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該怎樣定位、怎么樣定義。
比照現實,具有“綜合服務”特點的外貿企業有線上、線下兩種。深圳的一達通和上海的南森就是兩類典型代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對于線下實體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而言,目前面臨著幾個問題。
根據國稅總局39號文,一旦外貿公司有代理行為就必須退回所有已退稅的稅款。“這對于本身就服務其他外貿企業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來說不合理,應當廢除。”一位業內人士建議。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還必須確保上游企業增值稅發票的真實性。如果一旦查出來里面有一個環節或者一家供貨企業有問題的話,那么板子就全部打在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身上。
幾位被認為是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負責人認為,這個做法有失公允,“誰出問題誰就挨板子,不能讓我們一家企業承擔這么多的責任。”他們表示,這不利于支持新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發展。
海關、商檢對這些服務成千上萬家外貿企業的的綜合服務性公司的測評和考核,目前跟普通的外貿企業一樣。
如果綜合性服務企業涉及到HS編碼三次有誤,就會被降級。涉及到出口退稅,如果達到人民幣三萬元的誤差,也會被降級。
降級之后,通關方面自然待遇差很多。比如一家企業從B類降為C類后,企業辦理加工貿易手冊備案時實行銀行臺賬保證金100%實轉管理,即企業需繳納備案進口全部商品應繳納稅款等值的保證金或者銀行保函后,海關才予以備案。
按照一般外貿企業標準進行的降級,無疑驟然加大了外貿服務性企業的資金壓力。
針對此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商務部正在研究制定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級的測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