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預定11月份召開的三中全會,即將點亮企業家的創新之夢。從深化改革中,他們或許再次施展智慧,繼續挖金。為此,三中全會精神與新政策走向已經成為企業家們的重要關注點。自本期起,本報將就下一步企業改革與發展熱點、重點、難點話題,如混合所有制經濟、市場化改革、國有資產資本化、企業兼并重組、國企出資人制度與經理人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等,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讀和研判,敬請讀者關注。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受到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從全局和長遠來看,遏制矛盾進一步加劇,引導好投資方向,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指導意見》根據行業特點,分別提出了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分業實施意見,并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一是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二是全面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加強規范和準入管理。三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四是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五是努力開拓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改善需求結構。六是鞏固擴大國際市場,拓展對外投資合作。七是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企業管理創新,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八是創新政府管理,營造公平環境,完善市場機制,建立長效機制。
為此,就相關話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周大地、文宗瑜和錢平凡三位教授。
部分子報告已制定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
企業觀察報: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推出《指導意見》,傳遞出什么信號?意義何在?
周大地:據我所知,這次中央決心很大,想真正把嚴重過剩的產能降下來,重點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嚴重矛盾。傳遞出的信號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化解產能的力度會超越以前的幅度,規模大、力度重。二是為明年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鋪路。實際上,化解產能過剩本身就是產業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積極意義不言而明,說明新一屆領導集體繼續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心, 快速并科學地化解國企產能過剩問題。
文宗瑜:這次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思路對,方向正,決心大。貫穿整個改革開放30多年看,產業結構性調整為什么布局艱難?核心之一就是長期形成的過多產能不能夠及時地處置。現在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再無舉措,將拖垮整個經濟形態的持續發展。所以,祈愿這次化解剩余產能舉措,具有釜底抽薪之效。我預計,央企是重點。
企業觀察報:周所長,據悉你經常參與發改委的相關政策課題討論。《指導意見》是不是一份總報告?還有子報告嗎?涉及多少產業?預計都在什么時候出臺?
周大地:《指導意見》是一份總報告,是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等部門參與完成的。部分子報告也已經形成,處于最后定奪環節,我見過幾份領導的批示報告。涉及的領域包括了產能過剩的所有產業,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是首當其沖。子報告的發布,我預計很快,11月三中全會后就會出來。但是,不會在同一時間全部出來,不是一刀切,是成熟一個發布一個。工信部負責制造業領域的子報告,發改委全面負責。
企業觀察報:你如何評估《指導意見》的實施?
周大地:化解產能過剩是很棘手的問題。如果不棘手,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早就步入成熟時代。現在,國家相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具體的、不同的治理辦法,制定相關文件,因為每個產業情況差距很大,各有各的特點。
我的看法是,現階段乃至今后,化解產能過剩肯定不能像原來靠行政手段、行政管束的辦法了,必須靠市場的力量來推進。行政手段越多、越大,反復性就越高、越亂,進入產能化解收縮—產能膨脹放大—再化解—再膨脹的惡性循環過程。
央企已失去擴張能力
財政部財科所國企研究室主任文宗瑜
企業觀察報:《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化解產能,央企先行。文主任長期跟蹤央企的研究,你怎么看?
文宗瑜:《指導意見》中,倡導央企先化解產能,我非常贊同,因為抓住了關鍵環節。但是,要化解央企產能,首先必須厘清幾個核心問題:
一是央企對外兼并擴張階段已經過去了。主要集中在2005年到2010年之間,是密集發力時期。主要采取的是三方面的擴張:一方面是央、地對接,主要是央企與地方國企對接。像河南、湖北等地區的地方國企直接劃撥給央企,其目的是希望央企到這些地方投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對央企而言,又增加了一塊資產,可以做大,體現了央企的規模優勢。
二是央企的無邊界擴張。主要進入那些誰也不管或管不住的行業,比如房地產業、服務業的金融領域等。很多央企都參與了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放心保)業的業務流程,理財產品的開發序列等。還有包括電影、電視和新聞媒體。
三是央企快速進入一些新型產業,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光伏產業、風電產業。
四是央企在海外的擴張。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收購了相當多石油資源。
問題是,央企的擴張,世人只見到了企業規模的放大;卻不知,由于大幅度地擴張,背上了沉重的資產包袱。
因此,現在央企想繼續擴張,已經失去能力。首先是如何化解這些年肩上背負的沉重資產包袱。央企大多數集中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像鋼鐵產業、船舶制造業、電解鋁產業、氧化鋁行業,有色金屬行業、五礦產業、重型機械制造業、汽車等領域,無所不在。
拿汽車來說,這些年新能源汽車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相反是過剩的。目前,庫存量已經超過2300多萬臺。一汽、二汽、長安汽車(中國兵器集團控股)、江淮汽車等企業均涉足其中。還有煤炭業、電力業。電力總裝配量是10萬千瓦時,但2013年的總用量不會超越5.2萬千瓦時,過剩率是100%。還有平板玻璃。所以,央企所處的行業,大多數是產能過剩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