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家海洋局稱,財政部近日下撥2013年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補助資金10億元。據統計,截至目前,財政部已累計下撥20億元補助資金,以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2010年9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鎖定7個領域的產業內容。2012年5月,國務院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之一。
2010年啟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劃,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后又一個大型產業投資計劃。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根據這一計劃部署,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到8%左右;到2020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
警惕“政績工程”導致熱病
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舉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一出臺,就受到地方熱捧,很快成為各地產業投入的重點方向。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實現翻一番,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明顯提高。到2015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實現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
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25%左右,到2020年將提升至30%左右。
浙江表示,到2015年,該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達到5000億元左右,占生產總值的12%左右,到2020年成為該省經濟的重要支柱。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國各地“十二五”期間的投資重點,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然而,就全國范圍來看,在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過快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一些地區實際上并沒有發展戰略性高新產業的核心技術資源和能力,卻迅速鋪開了新興產業發展的攤子。
作為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的重大戰略,帶有新興產業名義的發展項目往往容易得到政策鼓勵,因此在項目立項、審批及土地供應等方面一路綠燈。戰略性新興產業“外延”因此被不斷放大,一些地方便將其中意的傳統產業改頭換面后納入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疇。如鋼鐵、有色、煤炭、石化等絕對的“雙高”產業,在很多地方通過所謂“二次創新、淘汰不環保小產能、優化生產力布局、發展特種金屬新材料需求、清潔能源”等名義繼續大勢擴張,在相比產能增速的情況下,這些行業事實上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創新。以唐山為例,該地多年來在節能減排、整合重組、關閉取締、治理整頓等多方面壓力中反而壯大,五年間發展到了近1.3億噸。
而在一些新能源領域,更是出現了另一種新情況:市場還未成熟,產能卻已過剩。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統計,截至2012年6月,我國43家多晶硅企業共計停產30余家,80%企業已停產。
中國工程院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戰略研究課題組負責人鄔賀銓認為,作為一種長期戰略,各地在投資和發展新興產業時,要考慮其長遠合理性,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能搶風頭。地方政府要真正按照科學發展觀去發展,不能當成政績工程去做。
打破利益分割
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高技術新興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剛剛起步,需要在實踐中完善的內容很多。目前在我國新興產業發展中,資金、技術、政策、主體、產業化等問題都需要盡快解決。而在上述問題中,當務之急是相對應的政策完善。
專家分析認為,政策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打破傳統的部門和地區之間的利益割據。在我國以往的產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多種利益割據的問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須打破利益格局的局面,必須保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上的一致性。如果部門利益或地區之間的利益不服從全局利益,將不可避免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混亂與無序。
在傳統的政績考核方式下,很多地方政府只顧政績考核,在這一動機下的投資沖動,往往造成很多產業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專家認為,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就要改變傳統的政績評價方式和觀念,實現各地錯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過程中,政府應該制訂準入標準,嚴格遴選鼓勵性政策的下發,給予地方和產業領域以明確的信號,避免地方政府各自為陣。
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與科技創新的關系極為密切,這要求對我國原有的科研體制與“產學研”轉化機制做出深刻改變。從目前來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產業轉化的脫節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決。分屬于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科研機構之間利益格局錯綜復雜,壁壘林立。
專家指出,要真正順利地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必須真正形成以需求為導向、市場做牽引、企業為主體、資本市場為依托的科技研發嶄新鏈條,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明確提出了企業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而民營企業的創新實力又偏弱;外資研發中心與自主創新體系的關聯度不高;特別是缺少具有創新活力、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
從目前的政策導向來看,國家將引導社會資本廣泛進入新興產業投資領域。由此可以預見,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民營企業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就需要在政策層面,給民營高新技術產業以更大力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