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并購非常火爆,有人甚至把2013年說成產業并購元年。時勢造英雄,市場涌現出靠并購成長的優秀企業,當然產業并購對企業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中,很多企業家對并購很有見解也很有能力,也有的是被趕鴨子上架,邊上轎邊扎耳朵眼。
企業家有的是財務出身,對數字非常敏感,有的是科研出身,是十足的技術控,但是這些優勢的存在,與對并購交易的理解能力關系不大,沒有誰出生就是天才的交易人,成長需要代價,故此各種誤區和試錯就在所難免。
并購對于企業而言是件大事,必須是服從于戰略而深思熟慮的,背后應該是基于產業及企業成長的邏輯的,這樣的并購式的成長才能真正的持續。
另外,基于并購戰略應該形成具體的并購策略,其中給并購標的畫圈畫圖是很重要的,簡單而言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按照這個標準進行理性篩選,避免投機和短期行為。有企業每年都來一單并購,市場總是艷羨其交易運氣,其實每單成功交易后面都有大量的不成功的談判和篩選。通俗而言,理性的并購應該像皇帝選妃,標準嚴格,而實踐中太多的卻是見色起意。
有戰略支撐的并購交易更容易讓監管及市場看懂,這點也非常重要。實踐中太多的企業家對并購有些操之過急,基本上是貪多圖快追熱點。
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中,趕著湊熱鬧的最后都死得很慘,比如當年的跟互聯網相關的各種高科技企業,后來礦業并購的各種涉礦企業,包括最近特別熱的手游并購。
股價關系到市值大小,市值大小關系到融資和并購的效率以及股東財富。市值管理本質應該是企業成長性的管理,而并非簡單的股價管理。若企業通過并購提升了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市值增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產業并購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和成長性是因,市場股價表現是果。實踐中很多企業家還是傳統的炒作模式,尤其是到了股權解禁期,用各種并購的概念影響企業股價,缺乏基本面支撐的股價,終究會是曇花一現,最終怎么漲上去怎么跌下來。
中國證券市場大發展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開閘,讓很多中小企業有機會登陸資本市場。從規模和市值而言都是幾十億的大企業,但是企業家的轉型還需要時間。很多企業家并未形成資本市場的思維方式,都是埋頭干活老黃牛型的,殊不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加上很多企業都是小行業的龍頭,本身產業鏈短天花板低,雖然上市但是基本被投資者尤其機構投資者遺忘。另外就是高度不夠導致的角色定位不準確,老板過度沉迷于具體的事務,司令干了勤務兵的活,看著挺累挺充實,其實是資源浪費。
并購無論是交易和整合還是需要基于戰略高度,這對企業家胸懷和包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沉迷于瑣事的企業家不易形成務實清晰的戰略,會導致并購的方向感不強,要么是葉公好龍真刀真槍時候就開溜,要么投機和短期利益化。其次,格局高低決定了企業家交易的特點,并購交易既有博弈又有合作,達成交易最核心的不是單方利益最大化而是利益平衡下的共贏,若不能從交易對企業戰略高度看待交易,而是過分糾纏細節的得與失,而且必須要占便宜的心理,讓交易很難達成。比如有企業家談交易,看中的標的企業都非常興奮,然后報個超低價,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再次,格局決定了并購整合,能否立足長遠戰略而讓渡短期利益,能否給標的管理層足夠的空間,讓激勵和約束能夠很好的結合,才能真的把日子過好,并且讓并購成長成為常態。
總之,戰略對于擬通過持續并購成長的企業非常重要,持續的并購整合者既需要有心情也需要有能力,應該認識并購重要性而形成清晰理性的思路,同時有足夠的胸懷和并購的勇氣面對交易,可以把產業情結與夢想置于市值之上,若還能有并購執行和整合的能力與人才儲備,通過并購成為新藍籌指日可待。
我們就是要找到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伴隨它們的成長而成長!
(作者任職于華泰聯合證券投資銀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