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決定性作用”的提法,是我們黨在理論上的又一重大飛躍,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必將對加快市場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到重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第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所謂“決定性作用”,是指市場在所有社會生產領域的資源配置中處于主體地位,對于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商品價格擁有直接決定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機制,主要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以及激勵和約束機制。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利潤為導向引導生產要素流向,以競爭為手段決定商品價格,以價格為杠桿調節供求關系,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達到總體平衡,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的投向、產品消費、利潤實現、利益分配主要依靠市場交換來完成。實踐證明,迄今為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尚未發現任何力量比市場的作用更廣泛、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因此,只要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地位和決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場的作用。
第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沒有否定或忽視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資本主義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更有優勢,就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兼顧了效率和公平。兼顧效率和公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在參與資源配置過程中作用更加積極全面,更能發揮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彌補市場失靈、熨平經濟波動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僅僅是充當“守夜人”的角色,而且要通過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當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參與資源配置、干預微觀經濟活動,更不等于代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解決了我們思想上的一個禁錮,即社會主義也可以發展市場經濟。在此基礎上,我們黨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但“基礎性作用”的定位并不徹底,容易讓人理解為“基礎性作用”之上還有一個更高層面的“決定性作用”,而且容易把“決定性作用”理解為政府的作用。這就為政府對市場直接干預、過多干預、不當干預開了口子,提供了理論依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總結改革開放35年來的歷程,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揭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在理論上一個新的重大突破,必將進一步加快我國改革開放進程。
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制度保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穩妥地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從廣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要求我們在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必須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體制改革,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從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要求我們必須從基本經濟制度、現代市場體系、政府職能、財稅體制、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開放型經濟體制等方面入手,在解決影響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深層次問題上著力,努力構建有利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市場規則、法律體系、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