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周三稱,中國的經濟增長要從依賴政府消費轉到依賴居民消費,同時投資增長率不應超過GDP增長率的1.4倍。
第十三屆中國經濟論壇25日召開,成思危在會上稱,中國用支出法計算的GDP包括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凈出口,跟國外相比,它把政府開支也放到了消費里,政府消費跟居民消費放在一起,這樣就導致消費拉動GDP方面無法辨別是居民消費還是政府消費在拉動。
去年一季度,中國消費對GDP貢獻率達到了70%,而從去年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厲行節約、減少政府開支,結果今年一季度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降了將近20個百分點。成思危認為,其中居民消費沒有多少降低,是政府消費大幅下降了。這說明原來的消費里,政府消費占了相當大的一個比重,因此只有剔除政府消費,使居民消費進一步增加,才能使經濟增長真正轉移到靠內需上。
對于投資,成思危認為,要改變過去過渡依賴投資的現象,投資的增長率不應該超過GDP增長率的1.4倍,但自從2011年1月以來,都超過了該指標,去年和今年每個季度的投資增長率都在16%到18%之間,而去年和今年每個季度GDP的增長率都是7點幾。
成思危稱,過渡投資以后,對于政府來說會造成“刺激效應”,因為投資是最容易拉動GDP的,只要拿生產資料投資就可以拉動GDP,投資轉化成工資后還會拉動GDP,對企業來說投資也是最省事、提高銷售率最容易的辦法。
但在這種情況底下,容易造成投資不斷膨脹。他舉例稱,如果GDP里有5%的水份,那么第二年還要增長,就必須把這5%的水份需要的投資也補上去,所以實際上第二年的投資量,就不只增加7%、8%GDP所需要的,而是要5%的水份還要進去,造成投資不斷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