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凈進口國,以及國內原油期貨的漸行漸近,有關“石油人民幣”的討論不斷升溫。對此,昆侖銀行金融研究室主任劉西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盡量規(guī)避國際原油貿易中的外匯風險,中國必須積極投入到國際貨幣體系之中,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推行“石油人民幣”提供平臺。
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不斷攀升,以及美元持續(xù)走弱而引起油價上漲,國內外關于“石油人民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全球與歐洲預測快訊》認同全球“去美國化”趨勢,并宣告石油美元的終結和“石油人民幣”的冉冉升起。墨西哥《每日報》也在文章《世界“去美國化”:從石油美元到“石油人民幣”》里稱,中國為即將到來的從石油美元時代過渡到“石油人民幣”時代做好準備。
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標價和結算貨幣有近40年的歷史,石油美元體系具有一套完整的回流機制。產油國可以用以石油兌換的美元回流至美國國債市場,而這些債券收益一般用于投資石油資源國的基礎建設和軍備采購。這一體系將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游資沉淀在石油貿易中,進而減小各國貨幣間的摩擦強度。
然而近年來,美國接連推出量化寬松政策,致使美元匯率持續(xù)走弱,直接推高了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交易,特別是國際原油價格。在這一背景下,尋求另一種可以替代美元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和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石油歐元”還是“石油日元”,都沒能撼動美元在國際原油交易中的霸主地位,非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市場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劉西紅認為,以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程度來看,“石油人民幣”的推行條件尚未成熟。
須知,美國創(chuàng)建石油美元體系時,美元早已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內又有相對發(fā)達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包括有匯率、債券利率、證券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市場,石油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也在同步研發(fā)上市,完全可以滿足石油美元回流的要求。我國利率市場化逐步放開等信號有利于推行“石油人民幣”,但國內資本項目還處于管制狀態(tài)、金融投資產品相對匱乏等現狀,無法保證產油國用人民幣交易后可以將人民幣高效回流至國內,加之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這些都為推行“石油人民幣”增加了難度。
雖然推行“石油人民幣”存在較大困難,但隨著我國金融政策不斷放開,利率市場化、上海自貿區(qū)等新嘗試,現階段推行“石油人民幣”是內有良機、外有需求。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買家之一,與沙特、伊朗等主要產油國建立了穩(wěn)定的原油貿易關系。在當前金融全球化及國際貨幣體系不斷調整的進程中,一些產油國政府已經開始要求買家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其結算。不少國家都表示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方式,這種“局部嘗試”的突破或許是打開新局面的鑰匙。
此外,我國有大量工業(yè)、農業(yè)產品銷往全球,其中就包括與我國有原油貿易往來的國家。因此,在與這些國家進行雙邊貿易往來時,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是完全有可能的。“不斷加強人民幣在石油結算中的地位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而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利于增強我國在油價上的話語權,這是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的重要前提之一。”劉西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