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最近宣布,市場應當在分配中國資源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同一份公報也再次肯定了主導中國經濟的國有企業,稱其依然很有“活力”。
這兩個目標表面上是矛盾的,然而通過將這些國企的大量股份分配給中國養老金資產管理機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NSSF),它們有望同時得到推進。這種方法還有一個附帶好處:它能通過增加養老金的預先融資,加強整個養老保險體系。
在中國,少數國有企業在銀行、能源和交通運輸等關鍵行業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卻幾乎從不支付任何紅利。如果中國經濟要變得更有效率,這些企業就必須對市場力量作出更靈敏的反應,實現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客戶價格和運營成本。其結果是,中國已與歐美開啟投資協定談判,這些協定將允許外國企業在部分由國有企業主導的行業與它們展開競爭。
為了推動國企對市場力量作出更靈敏的反應,中國領導人還應該采取另一個策略:建立一個能夠對國企施加壓力,令它們提高運營效率并支付更多紅利的大型機構股東。盡管多數大型國企向公眾投資者出售了股票,但這些投資者散布在全世界,對國企的企業戰略及紅利政策沒有什么影響。
在其他國家,持有可觀股份的機構投資者一直能夠有效地迫使公開上市公司遵守市場紀律——即使是由單個家族或集團控股的公司也不例外。
在令那些業績不佳的歐美企業做出大幅變革方面,那些持有大量股份的對沖基金和養老金基金始終在發揮帶頭作用。比如,這些機構維權投資者說服企業改善高管薪酬設計、出售或剝離不能盈利的業務部門,以及提高支付給股東的紅利。
在中國,能成為有影響的機構投資者的最佳候選者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該基金目前為某些養老金計劃管理資產,并得到國有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所得的一小部分。
這個國家基金已向地方政府提供部分補貼,以幫助他們支付遺留養老金福利。然而,要維持中國目前的養老金體系,這些補貼必須得到大幅增加。
在當前的養老金體系中,國有企業和大型城鎮企業一般要向地方政府管理的集體養老金池繳付相當于員工薪水20%的供款。同時員工本人也必須向地方政府管理的個人養老金戶頭繳納其薪水的8%。如果這些養老金供款被投資于多元化證券組合,這些投資將大大有助于對當前員工的未來養老金支付義務進行預先融資。
不幸的是,這些養老金供款多數并未被地方政府用于投資,因為他們必須支付1997年之前員工的遺留養老金福利,這些員工在“鐵飯碗”時代從未繳納過養老金供款。
結果,多數地方政府都在以“現收現付”方式為遺留養老金福利提供資金。也就是說,當前員工繳納的養老金供款主要被用于支付已退休員工的養老金福利。
由于中國正在隱隱浮現的人口結構問題,這種現收現付的方式對中國來說非常危險。中國從業人員占總人口的百分比于2012年達到峰值,目前正迅速下降。盡管中國正在放寬對獨生子女政策的限制,但供養每位退休人員的勞動者人數預計將從2010年的6個下降到2040年的2個。
換句話說,來自當前員工的養老金供款將會嚴重匱乏,不足以發放前幾代退休員工的退休金。
簡言之,通過將部分國有企業股份分配給全國社保基金,中共領導人將同時實現三個目標。
首先,全國社保基金能通過這些股份,讓國企承受市場力量,促使它們提高生產率及股東回報率。其次,隨著這些國企變得更有效率,更具盈利能力,它們有望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參與者。第三,這些企業更高的股東回報率,將令該基金有能力幫助地方政府支付遺留退休金福利——目前這些遺留福利正在削弱中國養老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