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的陸續召開,吸引了外界關注的目光。與往年不大一樣的是,今年各省份紛紛調低了2014年的投資增速。甘肅已把2014年的固定資產增速由2013年的30%調整為25%左右;寧夏對2014年的增速目標設定20%,低于2013年27%的實際增速。可以預見的是,在有限的投入上,各省份將會把資金投入到更具意義和更重要的項目上去。
隨著地方“兩會”的陸續召開,各界對地方2014年的投資目標格外關注。
據記者梳理發現,地方 “兩會”公布的2013年投資增速,多數省份都是超額完成2013年初制定的投資目標。但在2014年的投資目標設定上,各省份紛紛下調投資增速目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壓縮投資規模與政府負債率過高有關,并且投資規模的縮小,必然會影響GDP的增速,但如果經濟過多依靠投資拉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會越發突出。
投資增速目標普降
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該省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50億元,增長30%,完成了2013年初制定的30%的增長目標。但2014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設定在25%左右。
寧夏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1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80億元,增長27%。但在對2014年的目標設定上,寧夏設為20%,低于2013年的實際增速。
徐逢賢認為,政府債務過大是導致投資目標下降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負債率都比較高,必須要適當壓縮投資規模,使負債率逐步降下來。
“投資規模的下降,必然影響GDP的增長速度。”徐逢賢說,投資目前占GDP比重過大,一般占GDP的40%到50%。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撰文表示,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因為投資主導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做大GDP而投資,帶來投資消費的嚴重失衡,投資主導形成的嚴重產能過剩積累了巨大的經濟風險。這也就需要推動消費主導的投資轉型,重在推進投資轉型,實現投資與消費的動態平衡。
交通銀行年度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經濟運行仍可能面臨外部環境變化、結構性失衡、產能過剩處置以及潛在增速放緩等四個方面的不確定性。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市場化改革將從資源配置、技術進步、內外聯動及人力資本積累四個方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各地投資側重點不盡相同
各省份在下調投資目標的同時,都有規劃地將資金投入到重點項目上。
鑒于河北省產能過剩嚴重,迫切需要調結構,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優先安排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重大項目、重點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項目,爭取石煉800萬噸煉油擴能提質、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等項目建成投運等。
而寧夏則因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發展基礎薄弱,山川城鄉不平衡問題沒有根本轉變,而把投資重點放在了城鎮化建設上,將安排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4億元,打造銀川、吳忠、寧東組成的大銀川都市區,發展石嘴山、固原、中衛等副中心城市,帶動全區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
福建省則表示,2014年力爭完成投資超過3200億元,新增城市道路1000公里、燃氣管網1000公里、污水管網1000公里,改造市政供水老舊管網1000公里,治理海堤50公里。
中國建投研究院副研究員涂俊則認為,在投資拉動經濟所帶來的挑戰上,應該轉變傳統投資理念和模式,進行“包容性投資”。一般性投資整體的投資回報率較高,而社會影響力投資產生的社會效益較高、回報率較低。包容性投資介于二者之間,既獲得財務回報也能解決社會問題。
涂俊表示,既不同于一般性投資注重利潤最大化,也不同于社會責任投資避免投資在煙草等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的上市公司而列出“負面清單”,包容性投資主要是列出“正面清單”,將投資領域劃定在那些有助于改善經濟社會問題的領域之中,如環保、文化、醫療及其他促進民生的領域。
還有一些省份將投資目光更多聚集于增長極,比如甘肅將重點放在了蘭州新區建設上。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課題組負責人石玉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蘭州新區作為我國西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區,將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