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31日公布2013年末中國外債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52625億元人民幣(等值8631.67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32109億元人民幣(等值5266.67億美元),企業間貿易信貸余額為20515億元人民幣(等值3365億美元)。據初步計算,2013年末,我國外債負債率為9.40%;債務率為35.59%;償債率為1.57%;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17.71%,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
從債務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11373億元人民幣(等值1865.42億美元),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41252億元人民幣(等值6766.25億美元)。在短期外債中,企業間貿易信貸占49.73%,銀行貿易融資占21.08%,二者合計占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的70.81%。這部分外債具有真實的進出口貿易背景,與一般外債有較大不同,且與我國對外貿易和外匯儲備相比規模較小,短期外債風險基本可控。
從債務人類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中資金融機構債務(含其負責轉貸的外國政府貸款)余額為16059億元人民幣(等值2634.03億美元),占50.01%;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為9669億元人民幣(等值1585.99億美元),占30.11%;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3917億元人民幣(等值642.46億美元),占12.20%;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不含外國政府貸款)余額為2093億元人民幣(等值343.26億美元),占6.52%;中資企業債務余額為371億元人民幣(等值60.93億美元),占1.16%。
從債務類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國際商業貸款余額為28464億元人民幣(等值4668.72億美元),占88.65%;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余額為3645億元人民幣(等值597.95億美元),占11.35%。
從幣種結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占79.60%,日元債務和歐元債務分別占5.02%和5.54%,特別提款權和港幣等其他外幣債務合計占比9.84%。
2013年,我國新借入中長期外債(簽約期限)3119億元人民幣(等值511.67億美元),償還中長期外債本金(簽約期限)2067億元人民幣(等值339.03億美元),支付利息209億元人民幣(等值34.30億美元)。中長期外債(簽約期限)項下凈流入資金843億元人民幣(等值138.34億美元)。
據初步計算,2013年末,我國外債負債率為9.40%;債務率為35.59%;償債率為1.57%;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17.71%,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
附:名詞解釋及相關說明
關于外債期限結構分類。按照期限結構對外債進行分類,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照簽約期限劃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債為中長期外債,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債為短期外債;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劃分,即在簽約期限劃分的基礎上,將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外債納入到短期外債中。為便于區分兩種分類方法,本新聞稿在中長期外債和短期外債后分別以簽約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類方法。
企業間貿易信貸是指發生在中國大陸居民與境外(含港、澳、臺地區)非居民之間,由貨物交易的賣方和買方之間直接提供信貸而產生對外負債,即由于商品的資金支付時間與貨物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時間不同而形成的債務。具體包括供應商(如境外出口商)為商品交易和服務直接提供信貸,以及購買者(如境外進口商)為商品和服務以及進行中(或準備承擔)的工作預先付款。
銀行貿易融資是指第三方(如銀行)向出口商或進口商提供的與貿易有關的貸款,如外國金融機構或出口信貸機構向買方提供的貸款。
與貿易有關的信貸是一個較廣義的概念,除企業間貿易信貸外,它還包括了為貿易活動提供的其他信貸。從定義上看,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包括企業間貿易信貸、銀行貿易融資、與貿易有關的短期票據等。
負債率是指年末外債余額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負債率安全線為20%。
債務率是指年末外債余額與當年國際收支統計口徑的貨物與服務貿易出口收入的比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債務率安全線為100%。
償債率是指外債的本金和利息償還金額(中長期外債還本付息與短期外債付息額之和)與當年國際收支統計口徑的貨物與服務貿易出口收入的比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償債率安全線為20%。
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是指剩余期限的短期外債余額與貨幣當局掌握的外匯儲備存量的比例。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的安全線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