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出爐的制造業PMI、用電量、工業增加值等宏觀經濟數據一片慘淡,令業界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不無憂慮。針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北京商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北商商業研究院名譽院長黃國雄,在他看來,高速低效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而未來擴大內需的關鍵在于發展服務業。
中國經濟進入低速震蕩中速發展時期
北京商報: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
黃國雄:要從觀念上認識到,中國經濟已進入低速震蕩中速發展的新時期,10%以上的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經濟增長會有波動,但不會大起大落,更多是穩中求進。
中國經濟能保持中高速增長,這是制度使然、體制紅利,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發揮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兩者有機結合,能夠使經濟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3%-5%發展。
推行定制生產嚴防產能過剩
北京商報: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黃國雄:目前我國經濟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增速是7%還是8%,最大問題是高速低效益、有產值缺價值,需要提高商品的產銷率。目前我國商品產銷率保持在96%,而國外達到99%或98%,也就是說生產出100件商品,銷售出了96件,剩下的沒有實現其價值。
此前市場需求增長快,產品生產出來不愁沒市場,但是經濟高增長已經不再,以前的那種按照GDP、就業、產能指標來進行生產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發展,還會加劇產能過剩。推行訂單、定制生產,有需才生產,這才更加符合市場規劃和當前發展需要。
企業產品應與市場需要更加緊密結合
北京商報:既然訂單化生產是提高產銷率的關鍵,企業該怎么做?
黃國雄: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基本都是按照訂單生產,而大企業特別是一些國企、央企還按照產能指標、GDP增速、就業等來生產。大企業要進行訂單化生產,一方面需要這些企業進行改革,使體制機制更加適應市場;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可以更多地采用網上交易,比如按照B2B、B2C模式銷售,使產品生產與需要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擴內需要著手發展服務業
北京商報:政府越來越強調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您認為我國擴內需潛力在哪里?
黃國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重點已經由數量向質量轉變,且對消費多層次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擴內需還要著手發展服務業,進一步發掘服務業潛力,而傳統補貼等方式的作用已變得有限。以往的補貼促消費只能提前釋放需求,并沒有創造需求,而且往往中小微企業享受不到補貼,導致濟富不濟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