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第一季度承受下行壓力,中央政府提出穩增長措施,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海外專家認為,這一系列措施實際上是精確制導、準確發力的“微調控”,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三線出擊,是既有利當前、又惠長遠的“巧政策”。
“兩會”后,國務院召開三次常務會議。首次會議提出“抓緊出臺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第二次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六條措施;第三次會議揮出“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的穩增長“三板斧”。
英國經濟分析機構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認為,新近出臺的政策符合中國新決策層淡化經濟增長目標的施政思路。他在最新分析報告中說,國務院的文件表明其對經濟狀況持樂觀態度。
一些受訪專家指出,本輪穩增長措施均從改革入手,不再單純依靠刺激政策,而是走出一條窄渠道、微調控、使穩增長與惠民生、促改革齊頭并進的新路。
首先,政府的定位不再是大包大攬,而是充分調動市場力量穩增長,力求牽一發而動全身。巴西經濟智庫瓦加斯基金會金融學教授夏華聲告訴新華社記者,改革發展到今天,中國是時候讓更多中小企業和私營力量參與進來。
即便是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傳統穩增長項目,中央政府這次也以健全投融資體制為牽引,進行改革突破。國務院提出設立“鐵路發展基金”,發行鐵路建設債券、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來拓展融資。在棚戶區改造方面,國務院首次提出讓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降低“輸血”棚改的融資成本。這些“改革策”避免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過度使用,既為宏觀調控留有余地,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債繼續膨脹,降低了高杠桿率與高負債率誘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
其次,新一輪穩增長措施注重以點帶面,精確制導,準確發力。本輪政策避開了產能過剩情況嚴重的工業投資,著重加大鐵路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鐵路投資。歐亞集團亞洲主管尼古拉斯·康索納利認為,這些措施是為了提振各方對經濟的信心,而不是作為一系列刺激舉措的前奏。
正如外媒報道所說,本輪政策既具有短期“穩增長”功能,也對城鎮化和區域經濟均衡具有長期效應,尤其是中國鐵路網絡東密西疏。中國經濟要進一步發展,勢必推進“西進戰略”。
第三,本輪穩增長措施不僅看重增長,更強調惠民生、補短板、兜底線。小微企業占全國各類企業的94%,解決了1.5億人的就業。為小微企業減輕稅負,有助于激發小微企業活力;加強中西部鐵路建設則有助于改善欠發達地區發展環境、幫助千百萬人擺脫貧困;而讓億萬居民“出棚進樓”的棚戶區改造更是政府反復強調的改善民生硬任務。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些措施直接關系公平正義,也穩定了居民消費預期。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告訴記者,中國確立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要讓經濟增長更多建立在消費之上。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在投資方面無所作為,而是要讓投資更有效率。
不少海外專家注意到,除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外,中央政府還提出了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國六條”。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迪認為,這表明決策層希望為更多中小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提供金融支持,讓信貸資源流向那些效率和資產收益率更高的企業,反映出“中國領導層維持增長的長遠眼光”。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也認為,這一系列措施顯示政府目標要穩定短期增長,同時通過政策提升效率,避免未來出現融資問題,政策方向正確,整體會受到市場歡迎。(參與記者:胡雋欣、王正潤、周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