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2014春季年會上,促進全球經濟持續增長、推進經濟結構改革、有效防控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后的金融風險、深化國際合作和實施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成為重要議題,來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對世界經濟進行了全面評估,創造更有活力、有利于就業的全球經濟成為共同目標
經濟復蘇溫和脆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正在改善,但速度不一,許多發達經濟體通脹仍低于目標水平,并且很可能繼續保持溫和。過去5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一直承擔著全球經濟復蘇的重擔,自2009年以來,其經濟增長占全球GDP增長的75%。發達經濟體增長的改善,意味著在發生巨變的全球經濟格局中,復蘇將會變得更趨平衡。
驅動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財政緊縮的放松以及依然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自2013年開始回升,在強勁的個人需求和短期財政抑制作用得到緩解的支持下,表現尤為突出,預計美國2014年、2015年GDP增長將達到2.75%左右。歐元區作為一個整體已轉為正增長,但只能稱其溫和復蘇正在鞏固,核心國復蘇較強,歐元區南部國家復蘇較弱,最近歐元區國家為建立銀行業聯盟而采取的措施令人鼓舞。在歐元區核心經濟體之外,凈出口促進了經濟形勢好轉,國內需求的穩定也起了積極作用。發達經濟體的更強勁需求促進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一直在放緩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在2013年下半年有所改善,預計其增長將從2013年的4.7%上升到2014年的4.9%和2015年的5.3%。亞洲將繼續成為亮點,2014年平均增長將達6.5%以上。中國經濟在2014年、2015年將分別增長7.5%、7.3%,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IMF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從2013年的3%升至2014年的3.6%,比今年1月上一次預測下調0.1%,2015年將升至3.9%。雖然全球經濟總體走強,發達經濟體持續復蘇,但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不容樂觀,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嚴重風險已經下降,但風險并未消失。發達經濟體經濟遠未實現充分復蘇,但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包括常規或非常規政策)目前已被提上議事日程,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所處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貨幣政策的正?;馕吨鹑跅l件將收緊,金融環境將更加困難。
在這樣的全球經濟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認為,世界正處于關鍵時點:走出幾乎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機,溫和且脆弱的復蘇正在進行,但進展依舊緩慢,并且在復蘇道路上面臨多重風險、多重障礙。在彼此關聯的21世紀,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如何維持全球經濟更快、更好、更可持續地增長,成為當前全球面臨的最重要任務。
金融風險防微杜漸
全球經濟下行的新舊風險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元區低于預期的通脹水平給經濟活動帶來風險,過低的通脹預期會增加私人和公共實際債務負擔并使實際利率上升,從而壓抑需求和產出,以及增長和就業;第二,新興市場風險加大,外部環境的變化給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帶來新的挑戰,加上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引發的市場波動加劇。從近幾輪的波動看,新興經濟體基本面更加薄弱,即國內外失衡較嚴重的國家,可能會受到更大程度的影響;第三,地緣政治風險已重新浮現,盡管目前尚未對全球宏觀經濟造成影響,但加劇了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的下行風險。
為了有效應對上述風險,IMF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建議,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應具備必要的通融性,最終的正?;瘧Q于價格穩定和經濟增長前景。美聯儲繼續逐步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仍是適當的。歐洲中央銀行保持了通融性貨幣條件,如果通脹持續居低,應考慮采取進一步行動。歐元區應在近期所取得進展的基礎上,完成建立銀行業聯盟的工作。
無通脹壓力、具有可信政策框架和充分政策空間的新興經濟體和經濟活力高的低收入經濟體可以采用通融性貨幣政策,以應對增長的減緩。通脹水平高的國家應采取適當措施,包括收緊貨幣政策。金融風險不斷上升的經濟體應加強監管。需要實施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為此,應當讓匯率隨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而變動,促進外部調整。為了應對大規模波動不定的資本流動帶來的宏觀經濟或金融穩定風險,在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必要調整的同時,可以采取審慎措施,適當時還可采取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低收入經濟體應鞏固最近在降低通脹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與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相關的討論是本次年會的一大熱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強調,在美聯儲開始逐步縮減購債規模的背景下,市場將迎來一輪重新定價,過去由流動性充盈支撐的資產價格將承受壓力,而有實體經濟增長支撐的資產價格會更被看好。在資金吃緊并開始回流至發達經濟體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需要格外謹慎,不能過度依賴外部資源。市場波動往往會對財政狀況最薄弱(財政赤字、經常賬戶赤字、外債過高)的經濟體造成沖擊。
拉加德則對發達經濟體的“低通脹”表示了深深的擔憂,認為沒有充分的政策雄心,沒有各國的通力合作,世界經濟可能跌入中期低增長的陷阱,且付出高昂代價,即收入增長緩慢,失業和收入不平等改善不足。
治理改革仍需推進
全球經濟還沒有到高枕無憂的狀態,仍然需要采取雄心勃勃的措施,全球經濟邁向更快、更可持續的增長,需要所有國家加強合作。拉加德指出,今年2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承認,各國自己采取正確政策行動加上各國之間的恰當合作可在未來2年使全球GDP多增長2個百分點,只有各國齊心協力采取正確的政策措施,才能推動全球經濟進入“高擋運行”的軌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張,應迅速、一致地實施全球金融改革并加強監管合作。重點包括:解決“太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并對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公司實施有效的跨境破產處置;解決影子銀行業對金融穩定造成的潛在風險,同時提高衍生產品市場的安全性,以支持金融穩定和一體化;在改善數據提供、克服數據缺陷、提高財政透明度、打擊跨境逃稅和避稅、提高公司實益所有權和其他法律安排透明度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對于在推動2010年商定的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面出現的一再延遲深表遺憾。按照IMF議事規程,涉重大改革需要占總投票權85%、超過五分之三的成員同意,但作為IMF最大股東、投票權占16.75%的美國遲遲未能批準,導致這項改革至今仍然擱淺。IMF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主席、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尚達曼表示,IMF的這些改革不僅僅是對該機構的改革,這些改革還將使世界更加安全和美好,因為IMF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物品。
尚達曼認為,各國部長們具有尋找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出路的“強烈善意”,并且就保持IMF強大和資源充足的絕對重要性達成了共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及IMF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公報都強調,實施2010年通過的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是當務之急,敦促美國盡快批準這些方案。拉加德則明確指出,IMF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將2014年底定為批準2010年份額和改革方案的最后期限,如果美國屆時未能按期批準,IMF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制定下一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