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三中全會決定發布已過半載,決定中提及的“國企改革”方向一時燃起了不少企業的希望,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一個個“巨頭”投身于改革大潮。“混合所有制”更是成為各大企業官網推送的首要關鍵字。
“改革急不得,需要先做好頂層設計。”拋開增速放緩不談,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更看重的“頂層設計”是指國資國企改革的具體方針文件。
目前,上海、貴州、重慶、四川等省(區)的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已相繼出臺,新疆、安徽等地的規劃也即將公布,各省區都力圖為自家的國有企業畫好改革路線圖。
不過,財政部網站19日消息,今年1-5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883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據統計,自今年1月以來,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營業總收入增幅已連續5個月下降。
成效慢不代表不作為,周放生對中新社記者說,七八個省份的改革方案看下來,改革核心已經明確,就是各大企業正在試水的“混合所有制”。
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其銷售板塊率先向民營企業開放,這被業內稱為“打響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第一炮”。中石油隨后于5月12日宣布轉讓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讓該業務與非公資本混合所有。
除此之外,中國航油、中國兵器、中國建材、國開投等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國有企業,均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有所行動,有些甚至初嘗甜頭。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能更好的激發國有企業的市場屬性,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喚起國企內心的市場之魂,并將其還原于市場,在周放生看來,是本輪改革的深層要義。
把民資引進國有企業中來,再把國企推到市場中去,仔細推敲,并不是一來二去這么簡單。
自年初中石化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以來,阿里巴巴、高盛等一系列“緋聞股東”被媒體炒的火熱,電商賣油或是外資投行賣油的傳聞讓中石化的股價在一段時間內漲漲跌跌,股民對“混合”后的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褒貶不一。
當前,發展混合所有制已成為國企改革的共識,可是“和誰混”、“怎么混”成為改革進行到現階段的最大難題。
據了解,在重慶市的國資國企改革方案中,就為企業謀劃了5種“混法”:推動國企整體上市;組建投資運營公司;未上市國企發展多元化股份公司;退出競爭性行業,“套現”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公共產品價格逐步市場化,引入非公經濟。
周放生認為,盡管方案中涉及一些地方特色,但這種模式,是可以借鑒的。
除加速與非公有制資本合作外,中國中鐵四局總經理王傳霖表示,學會如何在市場上攬活、攬什么樣的活,也是國有企業自身進行市場化改革的必修課。
作為中國中鐵旗下效益、管理最好的企業,中鐵四局認識到發展不能單純依靠鐵路市場,而是采用多元化經營模式。一方面統籌資源,減少無序競爭;另一方面,聚集合力,發展專業化布局。
在多元化、現代化的管理體制下,近三年,中鐵四局的凈利潤達到20億元人民幣,開拓了非洲、南美、南亞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其經驗和模式被不少國有企業所學習。
據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國資委已起草出國資國企改革總方針的相關內容,正與多部委聯合商議,今年下半年有望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