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7月FDI下降與外資企業的反壟斷調查無關,中國對所有經濟體都一視同仁,今后更加如此。相信絕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仍將在中國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根本不會因為查那么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
外貿出口回暖態勢是否確立?反壟斷是否“針對外國企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在商務部月度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
沈丹陽稱,在加大結構調整大背景下個別月份FDI波動是正常的,不能和外資反壟斷掛鉤。
7月FDI降至兩年新低
與外企反壟斷調查無關
數據顯示:今年1-7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1.4億美元,同比下降0.35%,其中7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億美元,同比大降16.95%,更是創下兩年新低。
“7月FDI下降與外資企業的反壟斷調查無關,中國對所有經濟體都一視同仁,今后更加如此,任何經營主體都要守法經營。相信絕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仍將在中國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根本不會因為查那么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沈丹陽強調。
近期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對奔馳、大眾等外資汽車企業進行了較大范圍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罰。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在反壟斷工作方面主要承擔經營者集中審查,并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和國務院的部署積極開展。
沈丹陽進一步指出,《反壟斷法》實施六年來,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既有中國本國企業,也有外國企業,并非只針對外國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的情況。
然而針對多家外資企業遭到反壟斷調查,中國歐盟商會上周提出了異議。其發表聲明稱,盡管也有一些中國公司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但越來越感到外國公司成為調查的主要目標,被調查的公司并未被賦予充分辯護權。
另值得一提的是,商務部對于張昕竹遭解聘一事在發布會上亦予以了證實。沈丹陽表示,張昕竹因違反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工作規則有關工作紀律的規定,于今年7月30日被解聘,不再擔任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的成員。
中國對外投資增速預計可達10%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沈丹陽再次重申,中國對外投資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速度,并且在不遠的將來,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水平將是一個新常態。預計今年對外投資仍然會保持比較快的增長,有可能達到10%左右的增速。
而對于上半年一些數據反映出來的負增長,沈丹陽則解釋稱,實際上是由于去年同期有個別大項目基數過高造成的。
基于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尤其美國需求強勁,帶動中國7月出口同比增速躍升至雙位數,貿易順差創下歷史高位。數據顯示,7月出口2129億美元,創月度出口新高,增長14.5%;進口1656億美元,下降1.6%;貿易順差473億美元,增長168%。
7月我國與歐盟、美國和日本貿易分別增長良好。其中對歐盟和美國貿易增速分別比上月高0.1和5.7個百分點,對日貿易增速比6月份回落1.9個百分點。對港貿易增速進一步擴大,從6月份的5.8%提高到11.4%。與此同時,與主要新興經濟體貿易均保持增長。
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1-7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25.5億美元,同比增長4%,7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2.1億美元,同比增84.9%。
四因素致7月份出口創月度新高
7月當月,我國出口創月度新高,增長14.5%。對此,沈丹陽表示,大幅增長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提振了企業出口信心。
二是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國際市場需求逐步改善。7月份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7.4%,對美國增長12.3%,對香港增長13.3%,對東盟增長11.9%。此外,由于歐美、日本等一些市場需求回升,加工貿易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
三是民營企業出口活躍。7月份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23.6%,是今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個月。
四是部分行業和產品出口競爭力增強。7月份,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2.6%和10.4%,比6月份分別提高7.5和7.1個百分點。
“從這些情況來看,現在外貿出口已經基本回暖。”沈丹陽說,但是目前國際市場需求回升不穩定,貿易摩擦還在增多,國內綜合競爭新優勢還沒有完全形成,完成全年外貿工作目標還有很大壓力。
下一步,商務部將推動有關穩增長措施機制化,著力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公款消費等受到遏制 大眾餐飲發展迅猛
商務部數據顯示,餐飲企業向大眾化轉型,有品牌、有特色的中檔餐飲消費活躍,7月份餐飲收入增長9.4%。
沈丹陽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公款消費等受到有效遏制,高檔餐飲消費明顯降溫。商務部今年還出臺了《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一方面力推高端餐飲企業轉型發展,一方面鼓勵大眾化餐飲企業適應市場需求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產品。
他說,1-7月,全國餐飲收入15176億元,同比增長約10%,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全國限額以上餐飲收入4415億元,同比增長2.9%,比去年同期提高5.1個百分點。這說明全國餐飲業已經總體上出現了平穩的發展態勢,即表明國內消費內生動力正在持續增強,也表明高端餐飲轉型初見成效,餐飲消費正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