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3%、6.5%、6.9%、8.9%、9.2%……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增幅連續6個月上升。1月至7月,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303.8億元,行業、企業結構調整效應逐步釋放。但是,國企運行當中還存在成本增幅高于收入、負債增幅高于資產等問題亟待改善。
數據顯示,不少行業已通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經營狀況得以改善。其中,國有鋼鐵、交通、建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以鋼鐵行業為例,前7月產銷量同比上升明顯。寶鋼集團、武漢鋼鐵集團、鞍鋼集團等22家中央和地方國有鋼鐵企業粗鋼產量21015.8萬噸,同比增長9%,鋼材銷量19307.3萬噸,同比增長2.6%。專家認為,鋼鐵行業形勢好轉,得益于我國化解產能過剩相關政策的落地。去年以來,在國務院出臺化解產能過剩相關政策后,各地紛紛采取措施。比如,河北省拆除一批鋼企的高爐、轉爐,對全省鋼鐵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
還有一些行業企業虧損嚴重,調整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從重點行業來看,煤炭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最大,達326.5億元,同時虧損增幅也最大,同比增長35.3%。有色行業由去年同期的盈利47.6億元,轉為今年的虧損23.8億元。國有煤炭、有色、化工行業地方企業居多,因此地方國企虧損額同比增幅高達17.7%。其中,中部地區增幅最高,達到31.8%。甘肅、江西、河北3省同比增幅均為1倍以上。
據了解,利潤前10名的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726.7億元,占全國國有企業的47%,占中央企業的66.1%,是地方國有企業的1.8倍。扣除利潤前10名央企后,全國國有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僅為2.2%,不及銀行半年期存款利率。不少專家認為,從整體情況看,大多數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和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改善。
數據反映出目前企業管理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擠壓了利潤空間。數據顯示,1月至7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成本262609億元,同比增長6%,高于營業總收入5.8%的增幅。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相比,財務費用同比增速仍居高不下。這種情況有緩解的跡象,從環比來看,前7個月總成本環比下降13.1%,財務費用也環比下降19.1%。
數據反映出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負債率上升。1月至7月國企負債增幅12.2%,高于11.8%的資產增幅,而且有三分之一的中央管理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警戒線。專家普遍認為,從企業日常現金流量的角度考慮,負債上升會進一步導致國有企業利息負擔加重。如何將企業負債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不僅有助于保障國有資產安全,也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