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間舉行的2014廈門國際海洋論壇暨第四屆發展中國家海洋可持續發展部長論壇上,與會官員和專家認為,海洋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建議在傳統海洋產業、海洋能源資源、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海上安全、海洋旅游等六大領域進一步推動國際海洋合作與交流。
我國海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開發利用海洋、發展海洋經濟是緩解陸域資源和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國的海洋經濟總量持續高速增長,連續多年呈現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新動力。201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6%,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9.5%,比“十一五”初期增長1.5倍。今年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2.5萬億元,同比增長8.6%。
沿海港口吞吐量、船舶制造產能、海水養殖和捕撈等也位于世界前列。2013年我國的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5.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7億標準箱,超過世界的四分之一,商船隊航跡遍布世界1500多個港口。2013年我國遠洋漁業總產量達130萬噸,產值達140億元。2010—2013年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新承接訂單量三大項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2013年,我國涉海就業人員達到3513萬人,單位涉海就業人數創造的經濟價值從2001年的人均4.5萬元,上升至2013年的人均15.5萬元,提升了近2.5倍。
另外,我國新興海洋產業蓬勃發展,海洋服務業持續升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占海說,一些沿海省市創新產、學、研的聯合模式,加速推進海洋生物技術、海洋醫藥、海水利用業的產業化,郵輪、游艇、休閑漁業服務發展迅速,同時還出現了涉海金融服務等一大批新型業態。
張占海認為,我國已經形成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形態和大進大出、兩頭在海的基本格局,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全面對外開放,這種經濟形態和格局將長期存在并不斷深化。
區域合作促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我國對海洋的重視已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設海洋強國已經上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要通過發展可持續的海洋經濟,實現人類社會與海洋的和諧共存。他認為,海洋經濟需要可持續發展,海洋的未來需要多國、多地區乃至世界的合作。我國持續推動與世界各國在海洋領域的合作交流。這些合作都在雙方開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很多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區域合作是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據介紹,近三年來,我國與美洲、歐洲、亞洲、非洲、澳洲的很多海洋國家都簽署了海洋領域的合作備忘錄;與印尼、泰國、巴基斯坦和冰島建立了聯合研究中心或聯合實驗室;我國還與很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聯委會機制,定期輪流舉辦聯委會會議。
我國在去年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設想。專家認為,這是推進區域合作的重大戰略構想,以海洋為紐帶,將東亞、東南亞、南亞、非洲和歐洲沿海各國連接了起來。
國家海洋局戰略研究所環境資源研究室主任劉巖認為,海洋經濟是我國和沿海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選。應加強政策對話,構建海洋生態伙伴關系,強化海洋科技合作,共同推進海洋產業發展,建設便利、綠色、創新、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
據外交部亞洲司參贊李濤介紹,我國已經投入了30億元設立了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用于建立海產品交易平臺、海水養殖技術研究推廣、防災減災等。“攜手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符合我國和東盟各國的共同利益,下一步將開展更多的務實合作。”
目前全球海洋還面臨著海洋生態環境破壞、海洋資源衰退、海洋災害頻發等問題。聯合國工發組織中國貿易投資促進處首席代表胡援東認為,發展海洋經濟時刻不能忘記保護環境,只有實現包容性、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形成穩定的有效的海洋合作關系。馬爾代夫漁業與農業部副部長扎哈·瓦希德說,馬爾代夫沿海被海水侵蝕的很嚴重,37%的海島定期被海水淹沒,沿海居民受影響很大。希望加強減災防災、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合作,通過新的技術監測海岸帶變化情況。同時還希望與沿海國家在海洋研究、遠洋漁業、海產養殖等方面加強合作。
從六大領域推進國際海洋合作
有關官員和專家認為,發展海洋經濟,加強海上合作,有助于各國通過穩定資源流動,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與發展,形成互利互補型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并建議從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推進海上互聯互通、提供海洋公共服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增進科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入手,建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新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傳統海洋產業領域,鼓勵大型船舶配套企業通過對外合資、合作、租賃等手段,依托國外供應商的成熟網絡提升營銷服務能力;鼓勵漁業企業開展境外合作,出口先進養殖設施和海水養殖技術,共同建立遠洋漁業基地和水產品加工基地;重點圍繞海水養殖業、海水利用業、海洋化工業和海洋鹽業等領域,探索構筑沿海地區循環產業體系。
——在海洋能源資源領域,深化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的國際合作,提高礦業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探索與東南亞及非洲國家在海濱砂礦的勘查、勘探、開采加工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礦產資源的互利共贏發展。
——在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鼓勵中國企業積極承建海外風電項目,開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領域的合作與技術設備輸出,支持國內企業并購或參股國外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支持國內企業培育國際化品牌,聯合開展海洋生物性物質開發利用、海洋藥源生物篩選和育種工作,建立海洋藥物資源庫。
——在海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支持相關國家港口和碼頭建設并積極參與經營,共建海洋觀測與信息交換系統,促進海上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銜接和海上貿易投資便利化。
——在海上安全領域,加強海上執法能力建設,推動海上通道安全合作,共同打擊海盜,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確保能源通道、貿易通道和礦產通道的安全。加強海上搜救與信息共享。
——在海洋旅游領域,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旅游互聯互通,加大旅游投資合作、擴大規模,拓展入境旅游市場,研究促進入境過境旅游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郵輪旅游合作,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