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共產品的自然壟斷性,不少都是國有獨家經營。對此類企業及其經營者,絕不能作為一般競爭性國有企業監管,有必要建立從準入、生產、資金、供給等全流程、全方位的權力監督網絡,使任何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制衡,避免權力濫用
“小官巨貪”,是目前推進反腐中發現的一個熱點問題。近日河北省北戴河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涉嫌受賄、貪污、挪用公款案件,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最新的實證。職級不算高,權力不算大,涉案金額卻“驚天動地”,根子是因為其手握水資源這一公共產品。
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決定了其經濟價值,特別是提供煤、電、油、氣、水這些公共產品的行業,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貪食的“肥肉”。管理中的任何一個漏洞,監督上的任何一處薄弱,都有可能成為謀求非法利益的“可趁之機”。發生在資源領域的腐敗行為,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敗壞了社會風氣,也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巨額損失。
類似北戴河供水總公司的案件,在拷問資源領域如何進一步強化監督,形成嚴密有效的權力約束,做到防患于未然。權力約束離不開人的品德和自律,但約束不能將基礎建立于此之上,畢竟我們不能指望掌握資源的都是“圣人”、“完人”,關鍵還在于制度和長效機制。
資源領域權力監督落在哪里?實踐中看,資源行業從準入到資源的開采、消費都存在容易滋生腐敗的環節,特別是作為公共產品的資源性產品,在供給和配置中最容易違背公平公開原則,成為權力尋租的手段。由于公共產品的自然壟斷性,不少都是國有獨家經營。對此類企業及其經營者,絕不能作為一般競爭性國有企業監管,有必要建立從準入、生產、資金、供給等全流程、全方位的權力監督網絡,使任何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制衡,避免權力濫用。對這些企業的公職人員,利潤和業績考核是一個方面,合規性監督考核更應成為重中之重。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已經成為全面推進改革的方向。長遠看,在資源領域,適應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引入新的機制和措施有利于從根本上杜絕權力尋租、提高規范性。首要的是資源領域和公共產品行業如何在保證國有經濟主導地位的同時,建立準入競爭機制,既要鼓勵國有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要為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競爭創造公平環境,從而杜絕準入審批環節的腐敗和違規行為。隨著資源領域改革的推進,一些資源行業比如頁巖氣等在準入方面已取得進展。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方向,使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相結合,既有利于提高資源行業準入的競爭性,也有利于通過混合所有制合理的治理結構設置,減少公職人員腐敗行為。
在公共資源配置和供給環節,發揮市場的作用至關重要。但市場作用不是一句空話,需要細化為若干機制,特別是引入公平性、非歧視措施以及社會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光照進來,黑暗就少了。對從事公共資源生產供給的國有企業,有必要建立信息披露和公示公開制度,提高運作透明度,將其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下,監督權力在合法合規界限內行使,防止資源被用來謀一己之私、填無盡欲壑,使其真正為大眾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