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隨著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在京召開,今年第三輪中央巡視工作即將啟動,與以往一年兩次的巡視周期相比,今年中央巡視的密度明顯加大。此外,此次將全部采取“專項巡視”的形式,巡視期為一個月,并突出“央企”。
根據中央安排,增加的專項巡視目標鎖定在文化部、環保部、中國科協、全國工商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南方航空、中國船舶、中國聯通、中國海運、華電集團、東風汽車、神華集團、中石化等13家單位身上。
央企為啥成為此次專項巡視重點
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用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了四輪巡視,共涉及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部、科技部、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新華社等7家中央單位;中國出版集團、中儲糧總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三峽集團、中糧集團、一汽集團等6家中央企業;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2所部屬高校。
此前巡視就包括央企。這次為啥重點又突擊“央企”?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我們過去巡視組重點在于黨政機關,對企業事業單位的關注相對不夠。實際上,央企這個領域的腐敗問題是比較突出的,選擇如此之多的央企作為巡視重點,這與我們的央企腐敗現狀有很大關系。”
記者梳理此前四輪中央巡視組反饋發現,領導干部的貪腐問題在央企中比較突出。在今年的前兩輪巡視中,巡視組反映中糧集團公款支付高爾夫球費、一汽集團在汽車銷售及資源配置領域腐敗等問題。隨著巡視工作的進行,一批央企高官落馬也印證了這一形勢。如中石油集團原副總經理王永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原副總經理戴春寧、華潤集團原董事長宋林等就是例子。
一個月的巡視如何開展工作
與前幾輪巡視不同,這次專項巡視將不再受對象類別、巡視批次、條塊級別等限制,縮短巡視時間、增加巡視批次、確保巡視質量,實現巡視全覆蓋。
“實現巡視全覆蓋就要創新方式方法,使黨內監督不留空白”,在18日的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王岐山強調,“要機動靈活、方法多樣、加快進度”。
短短一個月之內,巡視工作如何開展,如何確保質量?
在18日的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王岐山要求,“專項巡視要害在‘專’,可以圍繞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下屬單位、一個工程項目、一筆專項經費開展巡視”;“要窺一斑、見全豹”。
汪玉凱教授分析說,隨著反腐深入,巡視的工作方式也在發生轉變與調整,由常規巡視轉向專項巡視,使得巡視的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
而中紀委官網還刊發的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張軍的訪談文章提供了一個透視的視角。
張軍表示,中央巡視主要有三種巡視方式:“點穴式”專項巡視,“哪里問題反映強烈,哪里問題突出,就到哪里開展巡視,類似公安的110”;巡查式,“按照全覆蓋要求巡行檢查,排查隱患,發現那些容易忽視、隱藏較深的突出問題”;回訪式,“對已巡視過的單位,事先不確定,殺個‘回馬槍’,檢查整改成效,發現新的問題”。
專項巡視如何發現腐敗
在18日的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王岐山還提出,下一階段工作重點轉向專項巡視,并強調專項巡視要害在“專”,那么,中央巡視組將如何在這個“專”上下功夫?
對此,記者梳理發現,王岐山專門強調了問題導向、歷史方法論和“回馬槍”。“與常規巡視不同,專項巡視要目標清晰,循著問題線索而去,聚焦問題、突出重點、挖深吃透,不求面面俱到”。王岐山說。
王岐山進一步從歷史沿革方面指出了方向。他表示,“專項巡視不僅要就事論事,還要見微知著,把握被巡視對象的特點,分析其歷史沿革和文化,善于從一個問題線索中,發現被巡視對象在腐敗、作風、紀律、選人用人等方面的普遍問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建明分析說,很多時候,巡視組去的時候貪腐會收手收斂,巡視一走他們就報復性地反彈,王岐山要求不僅要了解一個企業的現狀,也要分析其歷史沿革和文化,顯示了與腐敗斗爭到底的決心。
“監督不是一陣子,要針對已巡視過的地方或部門殺個回馬槍,強化震懾、不敢、知止的氛圍。”王岐山在昨天的動員部署會,還專門強調了“回頭看”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