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個省份出臺國企改革方案、國資委啟動四項改革試點、中石化邁出混改實質性步伐……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層面關于國資國企改革動作不斷。不過,在中央層面總體改革方案出臺之前,改革舉措甚少觸及最核心、改革難度最大的問題。
記者走訪參與國資國企改革的有關部委、核心人士以及權威專家,梳理方方面面對于國企改革的意見和看法。綜合來看,眼下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仍然存在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難點:
難點之一:國企功能界定和分類
新的形勢和歷史階段下,國有經濟究竟應該扮演什么角色?發揮何種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記者調研發現,各界對改革方向仍有諸多不同見解:比如,在改革方向上,分歧體現在:以管資本為主會否導致國有經濟控制力下降?資本化之后,是否需要對現有國有資產、國有企業進行分類?是否需要保留功能性國有企業?等等。
“必須從分類開始才能有效推動分類管理和改革,目前國資監管改革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以行業還是以功能進行劃分,當前應盡快厘清相關問題,盡快出臺分類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說。
難點之二:國資監管體制怎么改?
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則是眾多人士認為最為緊迫的任務。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層面對于國資委“管得過多過細”的批評較多,要求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的呼聲高漲。新形勢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應該遵循怎樣的監管模式?已成立運作11年的國資委該如何重新定位?
眼下關于國資管理體制,各方面研究較多的是管理體制框架究竟采用兩層還是三層架構。但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邵寧看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定位準。”國資委改革是緊迫的任務,“自我改革是最重要的,既不能越位管太多,同時也不能理想化什么都不管。”
一些權威人士認為,考慮到當前為數不少的國有資產上依然附著包括富余人員等在內的很多社會負擔,過渡期國資監管定位應包括管資本、推動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化解歷史問題和確保社會穩定等。
難點之三:混合所有制怎么混?
關于混合所有制改革,過去一年中,一些央企和地方國企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不過,從國有資產整體通盤考慮,在哪些行業搞混合所有制?哪些不能搞?哪些領域應該大力搞?在明確國有經濟功能定位和分類之前,怎么混仍然不甚明確。
一些層面推進的混改中出現諸多困境,比如混改公私雙方都有疑慮,國有企業擔心國有資本流失,私有企業擔心國有企業機制僵化,損害利益。“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形勢非常復雜。”在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看來,問題核心在于怎么保護中小股東權益,規范大股東行為。
一個各方面達成的共識是,改革過程必須公開透明,堅持程序公正、公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必須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絕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
難點之四:尋求國企改革突破口
國資國企系統問題紛繁復雜,很難簡單設定某個理想模式,指出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徑進行全面推進,如何在繁多的頭緒中厘清關鍵性問題,找到改革突破口,并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具可操作性的改革步驟極為關鍵。
突破口在哪?有觀點認為,當前可以設立兩類公司為突破口,逐步推動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也有國資權威人士建言盡快增加公司高管市場化選聘的比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取消國企高管的行政級別。
經濟學家華生認為,當前應選擇各方意見比較一致、能夠贏得社會輿論支持的點作為改革第一步突破口。在他看來,政企分開、國企負責人去行政化是連續多年寫在中央文件中的內容,而且容易贏得社會支持,改革應該從“政企分開”上實現突破。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根據總體部署,與包括前述四大難題在內各項問題相關的改革方案,正由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等分別牽頭制定完善。人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事關百萬億規模國有資產的國資國企改革,能夠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