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同時,對外投資體量正在快速增加。
商務部數據顯示,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投資國的中國,以美元計今年前11個月累計實現投資8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截至11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332億美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無論對外投資還是利用外資,近幾個月月度數據波動均較大,全年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應處于比較接近的水平。“不排除對外投資總量超過利用外資的可能性。”根據商務部的統計,近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速在20%以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昨日(12月17日)在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舉辦的2014中國企業走出去論壇上稱,“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遇。
“一帶一路”的商機
隆國強說,在外需低迷的情況下,對中國這個出口大國來說,挑戰較大。但就對外投資而言,面臨很多機遇。基礎設施建設就掀起一股熱潮,為中企“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金融危機爆發后,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想辦法如何盡快擺脫危機。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的一攬子計劃,歐洲老牌大國如英法也有類似戰略。
“發達國家的振興戰略中,都包括基礎設施的更新。”隆國強說,新興國家由于發展的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求很大。
隆國強表示,相關國家此前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召開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會議,與會者非常認同中國倡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計劃。這些國家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智庫,對實施戰略都充滿了期待,高度認同。
隆國強稱,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對外投資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重要的抓手和內容。
國內的城鎮化進程培養了一批在基建設施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不論是總包商還是設計和施工,還有工程機械、成套設備等。
“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東道國,往往資金短缺是很大的約束。很多東道國不僅歡迎企業建設,還希望企業通過BOT(建設-經營-移交)等辦法投資運營基礎設施。”隆國強說,據國研中心的調研,這種回報是相當可觀的,收益穩定,回報率甚至比國內要高。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也為中國的裝備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機遇。
建立協同機制
“一帶一路”戰略要落到實處,隆國強認為,不僅需要中國和沿線國家開展貿易往來、通過傳統的貿易方式來加強合作,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國和很多沿線貿易伙伴有大的順差。這個格局在短期難以改變。為了讓貿易伙伴更好分享中國機遇,中企去投資是可行的方式。”隆國強強調,不論是開發資源、利用低成本勞動力還是與東道國開展技術和合作等,都要考慮結合東道國優勢、給東道國帶來就業稅收和適用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打造中國跨國公司作為對外投資的戰略目標,是一種現實需要。中國企業除了做貿易以外,也要去全球布點和投資。
隆國強提醒想要“出海”的中企,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在國別投資選擇上,首先要做商業考慮,然后再有機結合國家戰略。
“商業性的成功是基礎。如果緊緊是響應號召一哄而上,商業投資不成功,那么對外戰略也不可能實現。”隆國強說。
目前,我國在對外投資體制上經歷著從審批轉向為企業服務的改變。但企業海外投資協調機制一直沒能有效建立起來,因為“走出去”的企業不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面臨著一個突出問題——惡性競爭。
“中資企業有效的協同配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也是下一步工作中應該特別給予關注和深入研究的問題。”隆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