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一輪國企改革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國務院國資委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提出繼續“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兩項要求,轉型將成為2015年企業改革發展的潮流。開春時節,大象起舞,央企年度工作會議密集舉行,這些會議與過去有何不同,又將為我們透露怎樣的轉型新信號?
“羊毛出在豬身上,未來加油可不花錢。”以市場化思維及改革魄力著稱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日前召開的中石化2014年度工作會議上的這句話,引發公眾無限遐想。傅成玉的底氣,來自于中石化旗下超過3萬座的加油站以及超過2萬家的快捷便利店。
過去半年,原油價跌幅超過50%,國際油企皆遭受不同程度損失,“三桶油”也未能幸免。加油站作為油氣產業鏈的下游,利潤較為穩定,成為油價下跌過程中最有力的支撐。早在數年前,中石化就確定非油品業務將成為公司主營業務,過去一年非油品業務也獲得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環保壓力的不斷增加,中石化提出,未來的經濟增長點,除了非油品業務之外,將圍繞在環保周圍。而“混改”、“環保”、“市場化”、“新能源”、“3D打印材料”、“轉型發展”等成為中石化未來10年轉型發展的關鍵詞。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論是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業務,還是發展非油業務,中石化的多元化發展方向沒有錯。這些業務未來的市場前景都很好,但是對于在油氣行業中體格龐大的中石化來說,要完成超越油氣收入的轉型,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發展方向:“研發+制造+服務”
2014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連續下挫,使得油企紛紛承壓。中石化季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11.02%。中海油雖未公布利潤數據,但其第三季度的油氣銷售收入同比也下降了4.6%。
面對油價不斷下跌,國內則連續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旨在抑制石油消費的快速增長,促進環保產業升級。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清潔能源被提升到了需要大力發展的高度。
“認識低油價、適應低油價”與“從資源環境約束上看,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勢在必行”被傅成玉視為當前中石化面臨的兩個關鍵點。傅成玉認為,未來,中石化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靠規模擴張、投資拉動的粗放型外延式發展轉向靠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實現提質增效升級的集約型內涵式發展;二是從“石油+化工”的大產業結構轉向“能源+材料”的大產業結構;三是從主要靠加工制造創造價值轉向主要靠技術創新和服務增加價值。
總體來看,中石化的發展大方向為“研發+制造+服務”,即技術引領制造創造商品價值,服務增加價值,開發潛在效益。因此,中石化未來的主要經濟增長點亦將發生變化。
中石化的官方微博“實話實說”發布了公司未來五大經濟增長點,除去涉及到便利店的非油品業務之外,剩下四點都與新能源、新材料有關,包括發展天然氣業務,布局節能環保產業,形成新能源產業體系以及布局發展新材料,研究探索開展3D打印業務等。
“從中石化年度會議傳遞出來的信息來看,傅玉成的眼光放得比較長遠,而且中石化也傳遞出很強的改革決心與魄力。”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評價稱,“中石化發展新能源、非油品業務等大方向應該不會變,但是具體到發展3D打印材料等業務,業內存在一定爭議。”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早在2010年,中石化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有所動作,包括跟中糧合作,在河南、安徽及廣西生產燃料乙醇,以及進入生物柴油及生物化工領域。2014年,中石化又進軍光伏與地熱等新能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