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經濟年報”20日新鮮出爐: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4%。雖然這一增速為1990年以來新低,但如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所說,已實現年度預期增長目標,而且無礙中國經濟總量第一次超越10萬億美元大關。
國家統計局20日在京發布“深改元年”經濟年報,深受海內外市場關注。透過一系列“高冷”的經濟數據,新華社記者嘗試以四個字捕捉2014年中國經濟的表情:進中提質之“喜”、創業創新之“樂”、困難壓力之“憂”和穩中求進之“盼”。
表情一:進中提質之“喜”
喜,即是高興。馬建堂說,2014年,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或許,就可以稱其為穩中有進、進中提質之“喜”。
數據顯示,全年GDP同比增長7.4%,其中第四季度增長7.3%。馬建堂表示,2014年中國克服諸多壓力和挑戰,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實現7.4%的增速,實現了去年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長目標。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盡管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仍然傳出一些令人欣喜的“好消息”:經濟增速下調同時,產業結構初見成效,逐漸從對投資、房地產的過度依賴中走出來,新興產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
屈宏斌指出,第三產業在吸引就業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這種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就業的穩定,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發揮主導作用。2014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初步核算,去年中國GDP為63.6萬億元,若按去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計算,約為10.4萬億美元,超越10萬億美元大關。中國繼美國之后成為第二個“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穩居世界第二,約是日本的兩倍。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說,GDP突破10萬億美元早在市場預期當中,更值得關注的是人均GDP,約為7400美元,全球排名80位左右。
林采宜說,這意味著中國還處在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還需保持較高增速才能邁過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更需要通過轉型創新和全面深化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實現持續增長。
表情二:創業創新之“樂”
樂,意為快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就業不降反增,更掀起一波創業創新的浪潮。新常態下,中國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消費驅動。此謂創業創新之“樂”。
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城鎮就業人員3.93億人,同比增加1070萬人。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縮小0.06。
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去年中國在簡政放權、發展新興行業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正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變化。
簡政放權加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推動新一輪創業浪潮的到來。在中關村、張江、東湖等眾多科技園區,出現了聚合創業現象,而創業又帶動了創新。創業者越來越年輕,創業空間越來越廣闊,風投也越來越活躍。新一輪創業浪潮,正在成為穩定經濟增長、支撐新常態的重要引擎。
馬建堂在發布會上表示,改革開放激發創業創新的不竭熱情,是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不竭動力。2014年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同時,“工業4.0”浪潮引領制造業深度變革。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高鐵、核電等先進技術在國際市場備受青睞。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外投資達1029億美元,即將成為對外凈投資國。
2014年下半年,滬深股市也走出了一波多年未見的上漲大行情。上證指數全年上漲近53%,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一枝獨秀”。
林采宜認為,股權投資的吸引力正在提升。“除了對市場化改革的樂觀預期之外,企業盈利能力的觸底回升也是支撐股市走牛的重要因素。”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