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3日),國務院印發《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給出落實“推動內陸同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重大舉措的具體改革方案。并提出力爭到2020年,形成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通關管理體制機制。
此外,《通知》提出,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助推“一帶一路”等建設;建立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相適應的通關管理機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三互”將成套對接并推動貿易便利化,有力地促進“一帶一路”發展。
力爭5年建成大通關機制
對于此次改革的目標,《通知》提出,立足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強化跨部門、跨區域的內陸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完善口岸工作機制,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提高通關效率,確保國門安全,力爭到2020年,形成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通關管理體制機制。
為完成目標,落實改革任務,《通知》明確了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步驟,分別制定了近期(2014-2015年)、中期(2016-2017年)及遠期(2018-2020年)的目標。
其中,近期(2014-2015年)任務包括,在沿海各口岸建成“單一窗口”;在全面實施關檢合作“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等經濟聯系密切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和檢驗檢疫一體化改革,2015年覆蓋到全國等。
在完成中期(2016-2017年)修訂完善口岸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等改革任務后,遠期(2018-2020年)將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內陸沿海沿邊大通關協作機制有效建立,信息共享共用,同一部門內部統一監管標準、不同部門之間配合監管執法,互認監管結果,優化通關流程,形成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管理體制機制。
白明表示,近中遠期三個目標由易到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近期目標時間內進行試點,將會在實踐中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將支撐中期相關法律法規修訂與完善。遠期目標更偏重于大的發展方向,后續將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國家“十三五”規劃等等方案再具體落實完善。
積極助推“一帶一路”
此次《通知》還重點部署了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助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相適應的通關機制。
此前,在2月1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指出,要把握重點方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若干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點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
《通知》也明確在水運、空運、鐵路、公路等交通樞紐建設多式聯運物流監管中心,通過多方聯網獲取多式聯運物流全程信息,實現多式聯運一次申報、指運地(出境地)一次查驗,對換裝地不改變施封狀態的予以直接放行。
對此,已有地方付諸實施。重慶在2014年底召開的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布會上,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志強表示,將推進沿江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
據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智奎介紹,為實施大通關,重慶將增設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形成對外開放的多點支撐。著力構建便捷高效的一體化大通關體系,全面推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關檢合作,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此外,《通知》還要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口岸執法機構的機制化合作,推進“三互”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多雙邊合作,推進跨境共同監管設施的建設與共享,加強跨境監管工作日和工作時間、程序和手續的協調。
并且,要積極落實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推動簽訂口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議,完善國際執法互助,降低人員、商品、資金、信息跨境流動的時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