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輪巡視,國資委持續高壓反腐。
昨日(2月11日),國資委官方消息,該委主任張毅專門就央企負責人反腐情況發表署名文章。他直言:“前段時間中央巡視組進駐部分中央企業,從反饋的情況看,沒有一家被巡視的企業不存在問題,有的企業問題還十分嚴重。各單位要主動開展自查,深入查找和發現問題,并針對巡視工作中暴露的共性問題加大整改力度,把問題解決在前面。”
一個時期以來,國資央企紀檢監察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但腐敗蔓延勢頭尚未遏制住,究其原因:一是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引導不夠;二是抓改革發展和反腐倡廉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
張毅在署名文章中直言:“在我們有些分設的領導班子,開黨政聯席會一般是董事長主持,有的黨委書記是不是都沒有主持過?董事長主持這個會,叫行政會,也叫黨委會,恐怕這個要改一改,要不然黨委書記怎么負這個第一責任?有的企業黨委書記太客氣了,沒有責任追究稀里糊涂的。中央企業今年就要問責一批,抓典型。我希望誰也別當這個典型,趕快把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負起來。”
針對上述問題,下一步,應如何從體制機制上有效管控央企腐敗?
一名國資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董事會制度改革的實質性推進將有助于削弱央企高管的尋租空間,同時將國資委對央企的任免權和監督權分立,從市場選聘職業經理人,可以讓市場發揮更好的監督作用,將更利于監管,且能防止腐敗發生。
不過,截至目前,推進落實這項改革依然存在較大難度。目前國資委面臨的一大難點是,一些央企負責人并不是由國資委任命,也不是由董事會來任命,所以要真正在央企推進落實董事會制度改革并非易事。
為有效管控央企反腐,推行董事會試點的過程中,政企分離是根治腐敗頻發的最佳辦法之一,能夠有效削減國企領導者的權力,經濟學家華生亦曾就“政企分離、政資分開”發聲,他認為混合經濟真正的理想形態是沒有明顯的控股股東,是現代的互相制約的機構。
此外,在有效推進非國有資本順利參與央企投資與特許領域經營方面,法律環境的建設需要早做打算。
下一步,應著手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期反腐機制,一方面應該加強內部監管,健全抗衡機制;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國企領導者濫用職權的違法成本。
據悉,國資委將堅決根治嚴重影響國有企業形象的突出問題,并懲處侵吞國有資產的違法行為和腐敗分子。
還將針對企業領導人員住房超標、親屬經商辦企業、公款出國旅游等共性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嚴格執行國有企業負責人廉潔從業規定,同時將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