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進入新舊動力轉換和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消費增長穩健,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綜合看,經濟總體處于底部企穩狀態的態勢已經基本確立,但保持平穩增長的基礎仍然需要鞏固,穩增長的政策仍需抓緊落實
近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10月份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10月份制造業PMI雖處于榮枯線以下,但與上月持平;非制造業PMI持續處于擴張區間。
過半數行業PMI高于50%
今年1月份,我國制造業PMI從上年12月份的50.1直接跌穿榮枯線,滑落至49.8。隨后,PMI持續回升,6月份升至50.2,但7月、8月份由升轉降,8月份跌至49.7。9月份,PMI回升至49.8,10月份繼續保持在49.8的水平。
總的來看,PMI雖仍然處于榮枯線下方,但平穩的走勢表明制造業已經呈現出了企穩態勢,也進一步說明當前我國經濟的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都在有序地推進,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的大勢并沒有變化。
從主要分項指標看,10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2.2%,比上月微跌0.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既處于平穩擴張區間,又承受著一定的收縮壓力。從調查情況看,目前多數制造業企業維持正常開工水平,過半數行業PMI指數保持在50%以上。
其中,汽車制造業回升明顯,升幅超過5個百分點,PMI指數在調查的行業中處在領先水平;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回升突出,升幅近7個百分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回升;高技術產業保持蓬勃發展勢頭,PMI指數高于制造業整體水平近5個百分點。消費品行業保持較快發展,PMI指數高于制造業整體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平穩,PMI指數略高于50%。
這反映了當前我國制造業處于新舊動力轉換格局,新動力雖然在加速孕育,但其蓄積力量需要一定的時間空間;而原有的增長動力正在減弱,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一些舊動力正在經歷經濟增速換擋和結構調整的陣痛,對制造業的增長形成制約。
制造業PMI回升可期
10月份,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7.8%,低于上月0.1個百分點,持續處于臨界點下方,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回落。這雖然表明制造業生產當前仍承受一定的收縮壓力,但也反映出當前我國結構調整在穩步推進。而隨著信息化投資改造的加快,企業的用工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從過去的“人海戰術”轉向對專業型技術工人的需求。
從市場需求看,10月份,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50.3%,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且站在榮枯線。這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改善,將為制造業的回升提供市場空間。
從未來預期看,10月份,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為52.5%。自今年以來,這一指標除1月份為48.7%外,均處于擴張區間,表明企業家對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6%,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這也說明當前經濟活躍度有向好勢頭;從生產活動的前端環節來看,企業原材料庫存持續消化,原材料庫存指數連續4個月下降,10月處在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企業采購量指數有所回升,表明企業有回補原材料庫存的跡象,預計年底企業生產活動保持平穩。
抓緊落實穩增長措施
目前,制造業存在的壓力不容忽視。如10月份新出口訂單為47.4%,比9月份下降0.4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出口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三季度我國的對外出口下降5.6%,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2.6個百分點。再如,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44.4%,持續處于榮枯線以下,表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處于低位,輸入性通縮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仍然不可小視。
另外,10月份,非制造業PMI為53.1,比上月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創下年內新低,但仍持續位于擴張區間。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說,房地產業、交通運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用電量近三個月來出現持續下滑,表明在經濟整體下行、前景預期不明朗的背景下,居民消費和投資意愿終將受到一定約束,第三產業的表現很難顯著超脫大勢。
綜合來看,我國已經進入新舊動力轉換和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消費增長穩健,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加之新動力的成長,中國改革繼續推進,創新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沖下行壓力,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的態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當前,仍須進一步抓緊落實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確保今年經濟走勢完美收官,為明年經濟奠定穩定基礎。
從財政政策來看,大量基礎設施投資來源正由過去的政府直接投資轉向以PPP為代表的新型融資模式,但社會資本進入遲緩導致對基建相關產業提振不足,特別是煤炭、鋼鐵、水泥等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臨近年底,財政政策應加快效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