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做客中國政府網,解讀一季度國民經濟經濟數據。此前,國家統計局已于4月15日發布2016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585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訪談中,寧吉喆回應了經濟運行態勢、是否仍處于合理區間、為什么說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季度有哪幾組“給力”的數據、如何“穩”住“就業底盤”等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
此外,對于豬肉價格的上漲、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漲趨勢、鋼鐵和煤炭產能得到化解等近期的熱點經濟問題,寧吉喆也一一給予解答。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總理最近說,今年“經濟開局良好”,一季度都有哪幾組“給力”的數據好于預期?
寧吉喆: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國家統計局15號已經發布了。應該說從一季度的數據看,結論正像總理所說的,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有新,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總的來看,經濟形勢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首先,最給力的數據還是經濟增長的指標,就是GDP增長6.7%,這是在中國經濟總量很大的基數上取得的,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也是最好的。我國的經濟增速大幅高于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經濟體。印度雖然增速比我們高一點,但它的經濟總量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還不到。6.7%的速度好于預期。年初中國經濟遇到了國際國內市場的劇烈波動,一部分人預期不太樂觀,但是兩三個月后,最終統計數據說明,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平穩的。
第二就是就業。總理說看經濟發展不僅要看增速,還要看就業。一季度就業也是平穩的。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失業率數據,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12%,比去年同期下降0.07個百分點,環比持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調查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是318萬人,全年提出的目標是1000萬,就業目標達到了預期,是比較好的開端。
第三是物價,也是好于預期。雖然社會上有對蔬菜、豬肉漲價的擔心,但是反映綜合物價水平的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季度上漲了2.1%。大家知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預期目標是3%左右,2.1%離3%還是有較大空間的。第四是農業穩,價格指數平穩和農業還是有關系的,雖然豬肉受到周期、蔬菜受到氣候的影響,但是從種植業看,春耕春播現在開始了,冬小麥苗情好于往年。農業穩天下穩,這是整個經濟穩定的因素之一。
總結來看,就是四個穩:增速穩、就業穩、物價穩、農業穩。同時還有最令大家感到欣慰的是什么呢?就是經濟形勢中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首先體現在有效投資加快了。因為投資還是經濟發展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去年在經濟下行當中,投資增速逐漸下滑,今年一季度扭轉了投資增速下滑的態勢,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7%,比去年全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這很不容易。特別是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一季度增長了39.5%,而去年這個時候是增長6.1%,這就說明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十三五”規劃的部署,加大了有效投資的力度,開工項目增加了,基礎設施投資增加較快。
第二個積極變化就是工業生產回穩。一至二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三月份增長6.8%,所以一季度增長5.8%,這也很不容易。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這個速度是有支撐的,比如說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出現了回升,汽車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也都保持了較快增長,拉動了工業回穩。
第三個就是通貨緊縮得到抑制。雖然現在沒有出現全局性通貨緊縮,但工業領域里確實存在著結構性的通貨緊縮。PPI即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近50個月來負增長,現在仍然是負增長,但是一季度降幅收窄。一季度PPI同比下降4.8%,去年是下降5.2%。今年3月下降4.3%,而且3月環比是2014年1月以來首次正增長。這說明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減緩,這也是很好的苗頭。
第四個就是房地產銷售出現了回暖。我們國家的房地產還是有剛性需求的,特別是在城市里需求旺盛。同時也有很多庫存,一季度國家采取了去庫存的一些政策措施,在社會上也得到了廣泛響應。現在房地產銷售回暖了,而且數字很可觀,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30%多,銷售額增長50%多,房價有所上升。房地產是一個支柱產業,我們既要防止房價過高上漲,同時還是希望有剛性需求的人能夠來買房,能夠實現住有所居的愿望。從國家來說是鼓勵剛需的,鼓勵以居住為目的的住宅業發展。現在房地產的回暖,總的來看也是一個積極變化。當然一線大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房價漲得過高,因此采取了因城施策的措施來穩定房價,由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的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這已初見成效。
第五個就是市場預期好轉,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到今年年初,國內外市場波動比較大,國際上有少數人唱衰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信心有所受損。但是從三月份來看,反映信心的PMI指數,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榮枯線以下,現在又回到50.2%,重回榮枯線以上。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也看好。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調低了全世界的經濟增長率,但是它把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調高了0.2個百分點,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
從這幾個方面的積極變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數字來看,一季度中國經濟總體平穩,出現了積極變化。
主持人:總理說他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各項數據“捋一遍”。現在進入二季度了,您現在最關心哪些數據?
寧吉喆:我現在擔任統計局長,以前我在國研室工作,也是為總理服務的,總理對數據非常熟悉,確實是每天都要看。這一點我印象深刻。作為統計局長,不光早上要看數據,中午要看,晚上也要看,每一天都要跟數據打交道。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除了剛才講的總體平穩、出現積極變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穩中有進、進中有新。十八大以來,我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轉型始終在推進,今年仍然保持了這個態勢。
所謂“進”主要是結構調整方面有優化、有升級。比如說產業結構上面是“進”的,就是服務業這幾年成為我們最大的產業,不光是帶動就業最大,產值也是最大。剛剛公布的6.7%的GDP增長構成中,服務業增長7.6%,占GDP比重56.9%,比去年同期提高兩個百分點,當然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服務業水平還是較低的,潛力很大。而且中國這幾年服務業上升是有實質性內容的,無論是住、行還是服務性的消費,都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服務業上升是一個國家產業結構優化進步的標志。
其次,投資結構在改善。一季度服務業的投資增長12.6%,因為有需求,投資就跟著上來了。另外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都是兩位數增長。投資結構的改善起著先導作用,有利于下一步產業結構的改善升級,這反映出未來經濟結構有好的變化。
第三,消費結構也在改善。居民的吃穿用住行,特別是體現在文化、旅游等服務性消費方面發展很快。有一個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標就是恩格爾系數,過去居民消費結構中,50%都消費在食品上,現在恩格爾系數已經降到30%左右,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其他消費上來了,這也是經濟轉型很重要的指標。特別是今年很明顯的,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得到抑制的同時,大眾餐飲、大眾旅游都上來了。大眾旅游非常興旺,節假日高鐵、飛機往往一票難求,著名景點通常是一片沸騰,出境旅游更是火爆。還有信息消費、網絡消費等,增長率都接近30%。
第四發展質量有提升,主要體現在環境的質量在改善。今年一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3%,去年全年下降了5.6%,今年一季度又是繼續下降,而且據有關部門數據,PM2.5從全國部分城市監測,減少了7.6%,好天氣的天數比率增加了6.5個百分點,生態環境在改善。這幾方面都體現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這樣的數字誰看了都高興。
主持人:那一季度這些數據給二季度提供的基礎牢不牢呢?
寧吉喆:穩中有進,有利于鞏固平穩發展的基礎。結構性的轉型是這幾年的發展趨勢,比如剛才講的服務業比重上升、投資結構改善、消費結構改善,這個趨勢隨著我們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應該說在二季度還會延續。
這里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進中還有“新”。所謂“新”:一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要培育新動能,改造傳統動能,就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從單純追求速度到更多追求質量的轉變。近幾年政府加快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很大,平均每天新增一萬戶企業,今年一季度還保持了這個勢頭,每天新創辦企業還是在11000家以上,一個季度下來就是100多萬家。市場活動主體增多了,給經濟帶來新的動能,這是一個“新”。
二是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剛才說到網絡,它就是一種新業態,它帶來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產生了很多新的業態。網上購物已經很多年了,現在還可以將工農業生產結合起來,網上組織研發、網上訂貨營銷等,這都產生了許多新業態。服務業為什么增長很快?就是因為一些新的門類和業態支撐了服務業發展,比如說信息服務業、技術咨詢等服務業,它的增長速度都是20%多。還有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國家統計局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強“三新”統計,以全面反映新經濟發展。
主持人:大家覺得您講的“三新”統計數據好象不夠具體,能舉例說明嗎?
寧吉喆:例如,現在網絡零售、物流配送、商品快遞已經可以拿出數據,社會消費品總額當中過去搞不清楚網絡零售額是多少,現在通過大數據的辦法能夠搞清楚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一季度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超過10%,增長率還是很高的,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了25.9%的增長速度。
主持人:現在都在說新經濟占比,現在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嗎?
寧吉喆:現在還不全,這是我到統計局來的一大任務,我們準備在今年之內建立起來,個別地區已經走在前面了,比如說深圳。說“三新”也好,說“四新”也好,首先是新產業,新產業又可以分解為新產品和新服務。另外就是新業態,就是還沒有形成產業的一種業態。還有一種叫做新的商業模式。如果要詳細講起來,包括有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商務等很多領域。將來我們能具體劃分到哪些是新產品、哪些是新服務。現在工業領域比較好把握,比如說工業機器人肯定是新產品,今年一季度增長19.9%,新能源汽車也是新產品,一季度同比增長80.7%。還有汽車里面的新產品,例如SUV增長56.5%。
主持人:新經濟的統計是不是需要統計局給出新的統計方法?
寧吉喆:我們有一套新的制度方法,局里已經研究,并同地方交換了意見。因為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太快,我們要跟上這個潮流,特別是中國,在這一輪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當中,我們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甚至在電子商務上還超過他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新企業,這些新的東西,二季度還會進一步壯大,結構調整的趨勢還會持續。中國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已經是大勢所趨。但同時我們要看到,經濟下行的壓力不容忽視,一季度GDP增長6.7%,比去年增幅還是略有下降的,去年全年是6.9%。雖然從結構調整和新經濟發展兩方面來看,新動能在加快積聚,但從總量角度看,從供求平衡的角度看,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存在的。
首先,國際市場依然低迷。美國市場現在稍微好一點,但也不鞏固,日本安倍政府的刺激政策效果不明顯,歐洲雖然在緩慢復蘇,但是有很多地緣政治矛盾、難民問題、烏克蘭問題等等,都在影響經濟,所以整個世界經濟復蘇不順暢。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的出口就會受到影響。再加上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走向不明朗,外部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加。
從內部看,結構調整陣痛在持續釋放,仍然有下行壓力。要夯實經濟積極變化基礎,就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把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努力保持結構調整優化,保持穩中有進、進中有新的趨勢,這樣中國經濟就能順利實現全年發展目標。現在剛過一季度,絕不能掉以輕心,二季度、下半年還要繼續努力,不能有絲毫松懈。
主持人:聽說您今天還帶來一組有意思的數據,而且還是“看圖說話”。是什么?
寧吉喆:大家知道今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近幾年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大力發展新經濟,都屬于供給側,都跟改革有關系,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各地方、各部門都在加快貫徹落實。一季度經濟形勢的積極變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有很大關系的,初步顯現了改革的效益。現在給大家展示的這個圖就是去產能的數據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到改革初顯效應。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兩個領域,一個是鋼鐵,一個是煤炭。一季度它們的產量都是負增長,粗鋼產量是同比下降3.2%,原煤產量下降5.3%。
第二是去庫存,我們這里是以房地產庫存為例的。請看圖上這個數據,2016年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30%以上,銷售額增長50%以上,這就是去庫存的表現。商品房待銷面積是減少的,3月末比2月末減少了415萬平方米。從工業領域看,產成品存貨增速也在下降的,去年2月末產成品存貨增長8.5%,而今年2月末只增長了0.7%,庫存增長明顯放緩,這表明工業領域去庫存也取得了成效。第三是去杠桿。這個任務更艱巨一點,但工業企業表現還是很棒的,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個百分點,這表明相當一部分企業杠桿率沒升高,還略有下降。
第四是降成本。今年降稅降費政策力度加大,1-2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都有所下降,分別降了0.29元和0.42元。第五是補短板,主要是體現在投資上。現在精準脫貧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對電力、電信、市政公用等既用于生產又用于生活的基礎設施投資明顯加大。今年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將近20%。
主持人:“三去一降一補”這些戰果,總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寧吉喆:說明在當前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這些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也說明今年以來,各地方、各部門貫徹落實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是有力的,在今年針對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下,廣大干部群眾主動作為的積極性在提高。特別是“十三五”規劃構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鼓舞人心。此外,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現在開始落地了。
這同時還說明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大有潛力、大有希望,只要把潛力發揮出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小康。從一季度的數據看,我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十三五”開局之年有了好的起步,這更加鼓舞我們的信心,更加需要社會各界、各行各業繼續共同努力。
主持人:一季度數據發布后,您有沒有上網“刷”一刷網上的反映?我們今天也從中國政府網的網友留言中,精選出了與一季度經濟數據相關的熱點問題,我代表網民朋友提問,請寧局長作答,回應關切。
網友紅塵:現在物價上漲之快,完全跑過了GDP,豬肉價格不斷上漲會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寧吉喆:紅塵這位網友,滾滾紅塵,這個名字很好。網絡我肯定是天天都要看的,我也用手機上網。紅塵網民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很多網民都很關注的事情。
我前面講到,今年一季度豬肉、蔬菜價格上漲稍微快一點,同比上漲了20%多,但這確實是有它的原因。豬生產有一個豬周期,在中國來講一般是三四年時間。去年、前年豬肉價格下跌較多,養殖戶就減少了養殖量,也就是產量減少了,但是豬肉的需求量沒有減少,所以今年恰恰處在豬周期的產量減少以后的價格上漲期。這個信號會傳導到豬的生產商,這就會刺激養殖戶再次調整養殖結構,增加豬肉供應。因此,從長期看豬肉價格繼續大幅上漲是沒有基礎的。蔬菜也是這樣,蔬菜受到季節天氣的影響,今年天氣冷熱變化很不均勻,忽冷忽熱,蔬菜都壞死了。但是蔬菜恢復時間較短,天氣一轉暖,蔬菜供應馬上就會好起來。
就這兩個產品的價格上漲情況,網民擔心會不會引起全局性的通貨膨脹,肯定說,是不會的。雖然這兩個產品漲價幅度比較大,但是在整個居民消費當中占的比例還是有限的,它會影響一些中低收入者的生活,但不會引起全面的通貨膨脹,從整個農產品供應來看是充足的。另外,工業產品價格總的還是在下降的,因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不光是鋼鐵等資源型產品過剩,有些日常消費品也是供應很充足的。中國在世界上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第一,我國的工業品不僅僅供應國內,也供應國外,全世界的一般工業消費品的30-40%都是中國供應的,所以不必擔心全局性通貨膨脹。
通常大家用CPI來衡量通貨膨脹,今年一季度CPI上漲2.1%。但是從核心CPI看,也就是扣除能源和食品以后的物價指數看,一季度才上漲1.4%。現在,各級政府也在采取一些措施保持物價水平穩定,例如,調整農業結構,保證流通暢通。
主持人:我們這里也有多個行業的網民反映,“買菜的說太貴,賣菜的說太便宜”,對于這種矛盾,數據是如何“說話”的?
寧吉喆:這實際反映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感受不同。從消費者來說,物價上漲,肯定覺得東西都貴了,所以“買菜的說太貴”。“賣菜的說太便宜”,從工業生產者價格來看,就是PPI指數,一季度是下降4.8%,有些產品生產出來賣不出價,價格在下降,所以生產者覺得賣便宜了。從農業生產者角度看,我們用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數來看,一季度雖然它還是正的,但是一個比較低的漲幅,比如大家日常消費比較多的蔬菜,它的生產者價格漲幅就低于CPI中的消費價格漲幅。這也造成了消費者和生產者感受的巨大反差。總的來看,生產者價格比較低,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但食品價格特別是日常消費的主要產品由于特殊原因上漲的快,給大家帶來了“太貴”的感受。所以,這兩句話并存,反映了現實。
主持人:什么時候感受上會好一點呢?
寧吉喆:最好的情況就是生產者覺得賣東西能賺到錢,消費者也覺得買東西不貴,理想狀況是這樣的。隨著農牧業生產調節和天氣轉暖,蔬菜價格在上半年將會改善,豬肉價格可能在下半年會改善。政府相關政策的力度加大一點,改善就會快一點。我們國家實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相信在各級政府共同努力下,菜籃子一定會得到保障。
網友刀劍笑:現在國家大力去房地產庫存,然而現實是房價一線城市暴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一潭死水。數據到底是“熱”還是“冷”?
寧吉喆:這個問題反映的是房地產市場分化的現象,也就是一線城市供求關系很緊張,房價容易上漲,二線城市有幾個也接近于一線城市,價格漲得也比較快,三四線城市可能房地產庫存比需求多,所以動靜小。網民提出的數據冷熱現象正好反映了房地產分化的現象。
大家知道,房地產市場是高度屬地性的,一個地方和另一個地方不一樣,這種分化確實存在。3月份這種分化已經從一二線城市傳導到三四線城市了。根據建設部最新的網簽數字,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取得了一定進展,有所好轉。但盡管如此,一線城市房價過熱,這就影響市民利益了,房價漲得那么高,也影響到了整個經濟的運行成本,所以現在是分城施策。大家注意到,像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都出臺了一些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很強,該限購的還得限購。二線城市房價要保持穩定,因為二線城市除了個別城市房價比較高,多數還是處于去庫存狀態的。三線城市要鼓勵更多地去庫存。
四線城市更要鼓勵,因為四線城市更接近農民,一般都是縣城、小城市,政府還是希望在沿海打工的部分農民能夠回鄉創業,進入縣城。經過努力,各地肯定還有分化、還有冷熱,但不至于像網民反映的差好幾十度,可能是在容忍范圍之內。作為大城市,光靠控制措施是不行的,還要增加住房的供給,因為大城市經濟和人口聚集能力強,要增加住房土地供給,要有一些城市群。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要結合京津冀整體發展,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房地產保持平穩發展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這么快,保持房地產穩定更是我國的一項重點任務,但是不能全國一刀切,必須分城施策。
主持人:部分網民關注“去產能”后的就業問題。全國就業數據是如何反映的?如何“穩”住總理說的就業這個經濟運行的“底盤”?
寧吉喆:一季度就業總體形勢是平穩的,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都還在穩定范圍之內。但是這位網民說的“去產能”當中必然涉及到部分企業的人員安置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可能要兼并重組,有些可能要轉移到別的地方去,有些可能進行國際合作了,確實是涉及到職工的再就業問題。現在看來,在“三去一降一補”結構性改革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再就業。再就業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將就業人員轉移到新的產業領域。必須加強對再就業人員的扶持、鼓勵和培訓,今年政府已經加大了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
我國歷史上曾經有多次產業結構調整,比如90年代末的產業結構調整涉及到的人比現在還多,但都成功實現了再就業。當時上海一個市就有百萬紡織工人轉移到服務業,很成功。在新的歷史情況下,更要鼓勵再就業人員到新的產業中就業創業。當然,還有一些人確實快到退休年齡了,身體不好,那么國家要通過社會保障來免除這類人的后顧之憂。當然成功的例子還是有的,比如河北是鋼鐵大省,過去兩年已經去了數千萬噸的產能,但失業率并沒有上升,說明地方還是有辦法的。
主持人:目前產業分化加速,我們注意到,很多與民生相關的服務業、新興產業,增長保持“兩位數”。有網友就問了,它們帶來的新服務、新產品,將給老百姓的消費,帶來什么實在好處?
寧吉喆:應該說這些好處我們都已經享受到了,日常生活當中別的不說,這幾年發展的新產業,比如旅游產業就實現了與網絡結合。現在你要出去旅游,在電腦上,想訂哪個地方的房間、參加旅游團、自由行、家庭游等等都很方便,這就是新興產業給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餐飲行業也是,現在在北京通過互聯網叫外賣很方便。再比如文化產業,在全國電影產業發展非常快,電影票房一季度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再比如旅館業,連鎖旅館在全國迅速發展起來,原來舊的廠房或者舊的辦公樓改造成旅館,又便宜又方便。這些新的產業發展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至于新產品更不用說了,視聽產品、智能手機,都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高鐵、高速公路縮短了城市之間的空間距離。云計算出現后,個人都不用儲存數據了,都在云端了,人腦、電腦騰出來搞創造性的勞動。所以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帶來的變化是非常巨大的。
主持人:政府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寧吉喆:政府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的作用,一是政策導向。真正創業創新還是要靠企業家、科學家、個人去努力,政府的作用就是政策導向,創造一個有利于全社會創業創新的環境。二是政府要搭建平臺。比如孵化器、經濟技術開發區那樣的服務機構、眾創空間等,讓創業者可以低成本地進入。三是要鼓勵創業文化。創業創新肯定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要寬容失敗。獎勵成功很重要,但是寬容失敗也很重要。四是政府可以組建一些支持創業創新的基金,就是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深圳高新技術之所以發展這么快,因為在90年代深圳就成立了產業化基金,過去是香港技術水平比深圳高,現在是深圳比香港高,就是因為環境、平臺、資金發生了變化。五是政府要采取鼓勵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
主持人:感謝寧局長接受我們的采訪。
寧吉喆:感謝主持人,感謝廣大網民,在中國政府網上關心中國統計,關心中國的統計數據。希望我們的統計數據能夠與廣大網民的生產生活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通過應用統計數據,使大家的生產生活更具前瞻性、基礎性。我們一起共創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