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加大對社會資本開放市場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在本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我國要進一步推進改革,更好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除跨地區、跨流域、跨境項目外,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能放給市場和地方的一律下放,而且要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會議特別提出要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對民辦與公辦機構在市場準入、職稱評聘、社保定點等方面同等對待。業內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未緩解之時,激發社會資本入市積極性尤為重要,而簡政放權、平等待遇等都是引導社會資本進一步向民生領域投資的有效手段。
本次會議明確指出,要通過進一步推進改革,更好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幾天前,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曾表示,《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已上報國務院,在今年新制定的核準目錄中,國家發改委核準事項保留還有10項,其中跨境的和跨省的項目有6項,涉外的項目2項,即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
實際上,我國已經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修改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累計減少76%的中央層面核準項目。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按照目前的方案初步測算,需要報中央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還將進一步減少50%以上,這意味著,中央政府層面核準項目的數量削減比例可以達到原總量的90%以上。業內專家分析,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能放給市場和地方的一律下放”,且要進一步下放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可見本屆政府大力度為企業投資掃除障礙的決心,也打消了業界有關簡政放權后續空間小、易乏力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在闡述“放”的決心后,還表示我國將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對民辦與公辦機構在市場準入、職稱評聘、社保定點等方面同等對待。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民生領域的市場主力長期都是公辦機構。比如我國的養老市場上,民資投建養老機構普遍都是近兩年的事情,此前多年人們一提起養老機構,比較知名的基本都是公辦性質。去年起,北京率先開始試行公辦養老機構試點引民資,進行養老機構的公辦民營、公建民營改革,并且逐步放開市場,并在日前披露的民政“十三五”規劃中首提全面放開養老服務業市場,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養老服務,徹底打開了社會資本投資養老的閘門。中國老齡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直言,從近期中央、地方出臺的各類政策可以看出,我國對于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理念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不僅從注重事業發展向事業+產業協同發展、全面開放市場轉變,而且也意識到了老齡產業發展需要多種市場主體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