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德國和歐盟對“一帶一路”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
歐盟希望從多邊和區域層面參與“一帶一路”合作
未來歐盟對“一帶一路”的考慮將不僅僅是中歐雙邊合作,而要更多地從區域合作來考慮。
對“一帶一路”,歐盟方面有四點看法。
第一,“一帶一路”要有更多的多邊合作和區域性合作。德方有觀點認為,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在許多具體項目合作上都是雙邊的,且許多合作協議也是雙邊的。德國和歐盟希望“一帶一路”有更多的多邊合作與區域合作。
第二,“一帶一路”應多方參與、共同受益。絲路基金其實是一個單邊安排。亞投行是一個很好的多邊合作范例,參與的國家比較多,一些老牌的工業化國家也參與其中,大家可以共同參與、共同受益。這給予德國和歐盟比較大的信心。
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一帶一路”的規則是什么。不要讓“一帶一路”變成“中國+”,比如“中國+其他國家”。在德國外交部的內部會議上,企業代表也非常關注“一帶一路”的規則。比如國際采購是否對參與國家開放?如果是的話國外企業是否能公平地參與其中,共同受益?
第三,中國應保持現有國際標準,甚至參與更高標準制訂。中國政府希望“一帶一路”能夠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確實,在“一帶一路”構想下,中國可以有所作為。在我們看來,中國應該成為一個領跑者,尤其在制訂國際標準方面,不是降低,而是要保持比較高、甚至實施更高的標準。中國在這些方面如何發揮積極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探討。
第四,歐盟對“一帶一路”的反應確實不夠,但中方在某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這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如果在戰略上有所考慮,設計一個中國—歐盟分論壇,會使歐盟方面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效果會更好。如果未來能把中歐如何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議程中,會使歐方有更多的參與感。除了討論中國—巴基斯坦如何、中國—俄羅斯如何,也應該討論中國—歐盟怎么樣。
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需要有好的治理機制和統一的協調平臺
“16+1”在歐盟的聲音很小,但如果是法國、德國和中國的“2+1”,那就會很有影響。中國如何成為一個領跑者?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可能要考慮綜合的、多方面的因素。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協調平臺。
第一,推進“一帶一路”中歐合作需要統一協調各個項目。目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結合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多個合作項目,但都是分散的,沒有統一起來。此外,與歐洲方面缺少具體的合作項目。坦率地說,歐洲方面不知道“一帶一路”具體是什么,因為北京沒有電話可以咨詢。如果企業要參與“一帶一路”,該跟誰聯系?從哪里獲得信息?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我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偉大的項目,歷史上中國和歐洲在“一帶一路”上就有很深的淵源。如果可以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區域性合作機制,輔之以具體可實施的項目,那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現在的關鍵點在于,歐盟可以做什么?如果要參與更高層次的合作,光是建鐵路這種最基本的基礎設施項目是不夠的。歐方推進“一帶一路”不應該只是歐盟的布魯塞爾,歐盟其他成員國的首都也都應該參與進來。除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外,標準、規則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這些問題,不是某一個部門或者某幾個部門參與就能解決的,所以需要盡快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
第三,通過更多的智庫交流來推動政府作為。中國是政府牽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但歐盟因為決策程序、選舉等因素,官僚體系往往反應相當慢。相對來說,企業反應就比較快,如德國西門子公司內部就已經成立了“一帶一路”專門小組。
作為智庫專家,我很愿意參與中歐智庫交流,和中方分享我的觀點,尤其是涉及歐洲國家如何看待中國政府目前所開展的“一帶一路”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