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上,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連云港受到不少海外人士的關注。日前,記者在連云港相關港區與物流基地實地采訪時發現,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走向深入,具有海鐵聯運優勢的連云港正迎來全新發展契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年來連云港海陸貨運集散能力日益增強,不僅自身發展上了新臺階,而且提升了“一帶一路”沿線內陸國家的商品進出規模與開放發展水平,進一步擴大了合作商機、迸發了共贏動力 。
海鐵聯運“左右逢源”
陽光隱現,山海連云。當記者來到連云港廟嶺作業區的碼頭時,盡管已近傍晚,但卻仍然看到一片忙碌景象:一排排紅色的港口起重機頻繁地伸縮巨臂,為貨輪裝卸集裝箱。南靠長三角、北接渤海灣、東臨日韓朝、西連隴海線……與其它港口城市不同的是,連云港同時具有巨大的海運與鐵路貨運能力,在物流中轉方面可謂先天“左右逢源”。
“連云港港是國家主樞紐港、集裝箱干線港,開辟了至地中海、南美、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的集裝箱班輪航線54條,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開展通航業務,年貨物吞吐量超過2億噸。目前,我們正在通過海上航線和新亞歐大陸橋物流大通道,努力打造向東連接環太平洋國家、向西連接亞歐內陸的國際貿易物流體系。”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總裁朱向陽對記者說。
比既有優勢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全新歷史機遇。據了解,“一帶一路”所貫通的亞歐各區域,直接連接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地理沿線直接覆蓋44億人口和21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和中亞國家最便捷的出海口,連云港的海鐵聯運角色無疑十分重要。
面對機遇,當地政府近年來在臨港地區基礎設施方面及時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快速公交系統、海濱大道、環云臺山大道、薔薇湖輸水泵站等基礎工程。同時,連云港還積極開展對外交流,以提升經貿對接水平。
亞歐內陸“借港出海”
在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一排排集裝箱整齊地排放在堆場。該公司總經理劉斌向記者介紹,2017年2月,連云港作為哈薩克斯坦糧食過境中國唯一離境口岸的政策正式落地。通過“借港出海”,哈薩克斯坦的小麥只用6天時間就可以從阿拉木圖走鐵路運抵連云港,并在兩個小時內迅速完成換裝,改走海路運往東南亞各國,較澳、美等國小麥運輸時間還短。
“哈薩克斯坦屬于內陸國家,自身并沒有出海口。這意味著,我們進行對外貿易時,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所經歷的中間代理人就會更多,從而增加貿易成本、減少利潤。近年來,在哈中兩國高層的努力推動下,我們在連云港共同投資設立中轉平臺,這對于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被派駐到連云港工作的哈薩克斯坦小伙達爾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劉斌介紹,目前通過連云港,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主要進口電器產品、工程機械、汽車配件、建材家具等,哈薩克斯坦則主要出口鐵合金、石油化工產品、農產品、手工藝品等。“目前,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立陶宛等亞歐國家也都對中哈合作模式感興趣并希望借鑒經驗。”劉斌說。
練好內功擴大共贏
目前,連云港發出的中歐貨運班列基本覆蓋到中亞五國,不僅運行效率和效益在同類班列中領先,而且形成了至土耳其等黑海沿線國家和至俄羅斯、波蘭、德國等沿線國家的兩條貨運大通道。在此背景下,中哈國際物流合作的順利進行,無疑為連云港擴大雙向開放增添了底氣。
據介紹,正在加緊建設的連云港國際物流園規模更大,未來將成為連云港港口、物流、產業和城市聯動發展的全新載體。與此同時,連云港本身的港區吞吐能力及產業配套亦正在加速發展。
例如,位于連云港市主城區東南部的徐圩新區,曾經是淮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在獲得國家“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產業合作重要載體的定位之后,區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短板快速補齊。記者在徐圩新區看到,區內道路寬闊通暢,原來的鹽堿地正在變成綠意盎然的新城。在新區內的絲路國家展貿中心,不僅工程機械、紡織面料、母嬰日化等特色商品集中展示,而且中心還提供“線上+線下”雙向大宗貿易平臺以及金融、倉儲、物流等多種服務。
“一帶一路”好風頻吹,練好內功擴大共贏。海內外觀察人士普遍認為,在“一帶一路”已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與載體的時代背景下,只要因地制宜、發掘優勢、練好內功,就能夠抓住商機,在雙向開放中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