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明斯克的共和國宮,白俄羅斯年度“實業人物”獎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獲獎的12人中,中國招商局集團董事、中白工業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胡政,引人注目。設立于1996年的“實業人物”獎,主要是為鼓勵和表彰為白俄羅斯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代表。胡政的獲獎也被視為對中白工業園的肯定。
在白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中,中國因素正發揮重要作用。以中白工業園為代表的眾多中國投資項目,不但促進了白俄羅斯經濟增長、就業增加,而且傳遞了中國的許多新做法、新理念。
機遇的種子在白俄羅斯的沃土上萌發并蓬勃生長
明斯克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在總統盧卡申科親自批準下,辟出近1/3的土地,由白俄羅斯和中國兩國政府在此共同投資興建“中白工業園區”;
苦于不能生產組裝國產民用轎車的白俄羅斯,隨著中國吉利集團投資的組裝廠的建成投產,改寫了歷史;
白俄羅斯史上最大的輸電線升級改造工程,今年7月下旬剛剛完成。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承建的波斯塔維變電站,將幫助白俄羅斯順利用上國產核電;
明斯克在建的商品房中,由北京住總集團開發的住宅面積達32萬平方米……
“中國的投資,對于白俄羅斯更新基礎設施和產業升級轉型至關重要。”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經濟系教授伊蓮娜·謝馬克直言。
2016年,白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近5000美元。這個連鋪路的沙子都需要進口的國家,缺資金、缺能源、缺人才、缺技術、缺市場……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經濟結構失衡、西方封鎖造成的資金缺乏,讓國家獨立后的發展遭遇瓶頸。
“‘一帶一路’帶來機遇的種子,在白俄羅斯的沃土上萌發并蓬勃生長。”謝馬克的比喻,道出了中國投資對白俄羅斯的意義。
“圓夢”“改寫歷史”“經濟轉型”……這些常常見諸當地媒體的字眼,解釋了盧卡申科為什么對發展中白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持有如此強烈的愿望。
而白俄羅斯的普通民眾,對中國投資的歡迎度也在提升。
中白工業園投資公司法務負責人維多利亞,當初辭職到工業園,面對這片荒地和不可知的未來,家人朋友都不支持。但現在,園區的快速發展、優厚的工資待遇、可見的美好前程,改變了大家的想法。“朋友們都特別羨慕我,都想來這里工作呢。”維多利亞說。
同樣以到中資企業工作為榮的21歲青年卡扎克,兩年前還是一名司機。白俄羅斯吉利汽車組裝廠設在當地后,他成了一名工人。在這里,他學到了先進的技術,他也相信,將來自己的國家一定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技術產業工人。
在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有著另一個名字——“巨石”。當地政府官員說,這既是決心將中白工業園打造成奠定中白合作的友好巨石,也是希望中國投資成為白俄羅斯圓夢的一塊奠基石。
“中國資本和它的創新模式、秉持的價值理念,更適合發展中國家”
隨著白俄羅斯境內中國投資的快速增長,各種項目紛至沓來。在不少項目的啟動儀式上,常見到當地媒體記者追著本國政府官員問:為什么要與中國有如此多的合作?
長期以來,白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更多依賴于俄羅斯和歐盟。以小轎車為例,2012年之前,跑在白俄羅斯街上的車輛,幾乎全是俄產車,或者是來自德國、意大利等國的二手車。美國福特、德國大眾等汽車品牌也曾來白俄羅斯投資建廠,但因為市場小,無法獲得足夠利潤,先后撤資離開。
在白俄羅斯一些學者看來,如果不是中國,還會有幾個國家既有實力又有技術,并愿意承擔一定風險來投資合作?
弗拉基米爾·巴甫洛維奇長期在重型機械集團工作。他曾以為,自己很難有機會參與國產轎車的生產制造。但中國企業來了,帶著資金、技術,更帶著中國政府的關心支持。巴甫洛維奇當上了合資汽車組裝廠總經理助理。當首批打上“GEELY”標志的汽車駛離生產線時,白俄羅斯副總理謝馬什科由衷地說:“中國是真心在幫助我們發展民族工業。”
事實上,“中國投資”、企業“走出去”的背后,是強大的國家助力。由于缺乏資金,白俄羅斯電網狀況與中國40年前大體相當。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華北院駐白俄羅斯代表處首席代表范志義就感嘆,號稱“能源航母”的輸變電項目,90%以上的投資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雙優貸款。
中白工業園總經理李海欣也有同感。中方占中白工業園股份的68%,如果不是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工業園怎么也不可能有日新月異的成長。“我們是先虧錢,再賺錢。”能有這樣的“抗壓”能力,既是對資金實力的考驗,也是對合作信心的檢驗。
白俄羅斯創新基金會主席德米特里·加里寧眼下正致力于與中國招商局集團共同建立創業基金,鼓勵創新企業。他認為,和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能夠更好地理解發展中國家的處境,也更懂得自己強大之后該做什么。
“中國資本和它的創新模式、秉持的價值理念,更適合發展中國家。”加里寧說。
留下一批人,結下一份情,創造一道中國文化風景線
在白俄羅斯,當地人對中國投資者如此評價:中國投資者在留下項目的同時,更留下了一批人,結下了一份情,創造了一道中國文化風景線。
位于明斯克的北京飯店是其中一例。北京飯店由北京住總集團、北京首旅集團等國企2014年投資1億美元興建。
飯店的開業不僅為明斯克增加了一家五星級高檔飯店,給當地交納稅收150萬美元、增值稅110萬美元,還為近200名白俄羅斯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不過,明斯克人起初認為,這不過就是一家外企而已,但衣帽間的故事,讓他們對中資企業有了新的認識。
白俄羅斯人有一個習慣,進屋寄存外套,就餐脫下外衣,否則被視為不禮貌。由中國人設計的北京飯店,開始并沒有衣帽間。建成時,當地員工頗為驚訝,也深感不便。北京飯店總經理崔長江認為這絕非小事。他要求改造出衣帽間,并規定中方員工就餐時脫下外衣。
衣帽間從無到有,讓白俄羅斯員工深受觸動。總經理助理、白俄羅斯姑娘白音十分感慨:衣帽間的設立不僅吸引周邊國家客人入住,她從中更感受到中國人尊重當地習慣、愿意融入當地的那種誠意,“這讓人感覺特別溫暖、舒服”。
在海外開疆拓土數十年的胡政,有更深的思考。談及中國企業“出海”,最困難也最需解決什么問題時,他脫口而答:文化的融入。“只有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大家才能齊心協力共解難題。”
前不久,在中白工業園附近明斯克州斯莫列維奇區的小牛村,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捐助建起了一條1.2公里的“中白友誼路”。小牛村最年長的奶奶、84歲的塔基楊娜特意送來了一筐自家種的草莓,因為“村里以前從來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斯莫列維奇區執行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看到“陽光般的笑容”出現在百姓臉上,他由衷感謝:“這條友誼路象征著白中人民間深厚的感情。”
現在的北京飯店,平均入住率在55%以上,其中70%的客人都不是中國人,這在明斯克高檔酒店中成績相當耀眼。而經過兩年來的高效建設,隨著白方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中白工業園正積極面向獨聯體和其他各國招商,已迎來13家企業入駐,投資合同6.22億美元。
“中白之間的合作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掘充分。”白俄羅斯戰略與對外研究中心主任阿爾謝尼·西維茨基認為,白方需要努力推進改革,在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漢語人才培養等各方面發力,讓更多中國企業落戶白俄羅斯。
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曾給予白俄羅斯有力支持,提供大量優惠貸款。對此,盧卡申科多次表達感謝:“中國朋友在危難之時伸出的援助之手,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表示: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中,向沿線國家提供貸款和先進技術,在此過程中,中國表現得非常友好,不搞貿易擴張,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這種“絕無僅有”,是中國海外投資的價值取向,也是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