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武漢黃鶴樓前觀看京劇表演。新華社 圖
據報道,此次隨同特雷莎訪華的商業團陣容十分“豪華”,由來自金融、貿易、醫藥、教育、通訊、交通等眾多行業的40多家公司、大學和行業協會代表組成,其中包括匯豐銀行、英國石油公司、渣打銀行、阿斯頓·馬丁、阿斯利康制藥公司、海事衛星inmarsat和曼徹斯特大學等知名企業和高校。天空新聞稱,這將是特雷莎擔任首相以來規模最大的出訪代表團。從訪問團的規模和組成來看,特雷莎十分重視本次訪華,期待取得豐富成果,其中,英國如何與中國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此次訪問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事關“脫歐”之后英國維持其世界大國地位最根本的途徑。
“三環外交”思路下英國該如何“擁抱世界”
2016年經過公投決定脫離歐盟,這一舉動對于英國來說宣告了歐盟時代的終結:自1973年開始,英國先后作為歐共體和歐盟的成員,以歐洲經濟聯盟作為制定國家政策的基石,這段時間可以稱為英國的歐盟時代。在去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剛剛出任英國首相不久的特雷莎在演講時表示,“六個月前,英國公民投票決定退出歐盟,我們決心離開歐盟,擁抱世界” ,“英國要成為一個‘全球化英國’”。“全球化英國”是后“脫歐”時代英國對外政策的代名詞,也是開啟英國全新時代的象征。
對于英國來說上一次時代的轉換還是在二戰之后。從兩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國力衰退,再也無法以一己之力支撐大國地位,于是二戰后英國出臺了著名的“三環外交”,其實質就是要借力英聯邦、英美特殊關系和強化與歐洲關系來維系英國世界大國的地位。后來,在殖民地解放運動的背景下,英聯邦作用弱化,才推動了英國正式加入歐共體。雖然“三環外交”形式上沒有成功,但是其包含的英國與世界主導力量合作維持大國地位的思路卻一直保留下來。
特雷莎提出“全球化英國”的政策,而目前推動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就是中國。中國不但以自身的市場和經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更提出了全新的推進全球化發展的思路和途徑——“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中國合作,建設高質量的“一帶一路”,英國才能更好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提出與中英合作升級
中英圍繞“一帶一路”進行合作是互利共贏的。正如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所說,“英國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天然合作伙伴”。具體體現在三層面。
首先,市場和產業優勢互補。中英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經濟體,分別處于“一帶一路”的起點和終點。兩國的經貿合作將在“一帶一路”兩端提供市場活力。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制造業首屈一指的大國,而英國在金融、能源、醫藥等產業有優勢,雙方優勢互補性強。兩國合作不僅有利于各自經濟發展,而且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能夠讓“一帶一路”更加順利推進。
其次,國際化經驗交流。中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者和主導推進者,但是對于如此規模巨大內容復雜的全球化工程,中國還是沒有經驗的,對于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還缺乏了解。而英國不僅是現代世界的主要締造者,也是全球化的主導者之一,不僅在前英聯邦地區有著深遠影響力,而且通過深入參與的國際組織對全球各方面情況有長久的積累。這些都是建設“一帶一路”需要的寶貴資源。而這些資源只有借助“一帶一路”這樣當下最具活力的力量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第三,全球文化塑造。“一帶一路”提倡的開放合作、包容共贏的精神,有別于以往少數大國和片面標準主導世界命運的全球化方式。但是在過往全球化中也有廣為世界各國認可的價值和標準。中英分別作為新老兩種價值的代表者,可以在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共同促進全新的全球化文化的生成,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英合作就逐步升級。2013年,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表態“英國將做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強支持者”,并歡迎中國參與英國基礎設施升級。2014年和2015年李克強總理和習近平主席先后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關系升級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啟了中英關系“黃金時代”,雙方在能源、金融、交通、高科技、基礎設施等方面簽署巨額合同。
雖然此后英國經過了“脫歐”、首相更替、恐怖襲擊等變故,導致特雷莎首相訪華推遲至現在,但中英圍繞“一帶一路”的合作并沒有停滯。2015年,英國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助推新成立的亞投行成為世界主流的金融機構;2016年,中國成為英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2017年,中英合作的“旗艦項目”——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開工建設,中歐班列直通倫敦。去年12月,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京舉行,中英雙方成立首期10億美元中英雙邊投資基金,投資于中、英及第三方市場的創新、可持續和消費驅動型增長機會,以創造就業、促進貿易,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2018年1月,英國國際貿易部宣布將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英國企業提供250億英鎊的財政支持。此前種種合作成果已經為特雷莎首相訪華積累了良好的氛圍,再加上此次隨首相訪華的英國經貿團陣容強大,中英或將達成更加豐富的合作成果。
中英合作的分歧和挑戰怎么破
不過,中英合作建設“一帶一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存在一些分歧和挑戰。
第一,地緣政治層面。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是為了構建平等開放、包容合作的新型國際關系,但英國作為美國的核心盟國,很多時候還會表現出冷戰思維,十分看重同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安全合作并以此為依托制定政策。例如英方在對俄羅斯和敘利亞的問題上都追隨美國立場強硬,也曾表態要配合美國“自由航行”行動,派軍艦來南海巡航,并且加強同日本的軍事安全合作,保持在亞洲的存在感。這不利于為建設“一帶一路”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意識形態層面。作為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中國和英國在思維方式、價值觀、政治體制、行為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異。在發展對華關系的過程中,英國內常有將意識形態與合作捆綁的聲音,例如每次英首相訪華都要面臨國內要求就人權問題向中方施壓的壓力,雙方高層交流也曾因為時任首相卡梅倫會見達賴而受阻,在看待緬甸羅興亞人問題時中英立場也存在很大差別。這些都有可能對雙方務實合作造成障礙。
第三,具體利益層面。近年來,外部經濟形勢不好,催生英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抬頭,對于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特別是中國對英國的大舉投資表現出排斥的情緒。這些情緒從此前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受阻、英方選擇日本建設地鐵項目等事件中都可見一斑,此外英國媒體也曾渲染中方在非洲搞建設排擠了英國在當地傳統的利益。此外,在具體合作過程中,雙方也有可能因為權責分配和行事風格差異等問題存在矛盾。這些問題很可能對“一帶一路”建設造成最直接的影響。
目前是英國從歐盟時代向后“脫歐”時代轉型期,也是未來政策成型期,為了鞏固中英合作的成果,創造雙方更好的合作空間,防止負面因素阻礙“一帶一路”建設,中方應該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促進中英長久穩定的合作:
第一,大力發展中英機制化合作內容。固化雙方共同利益,促進雙方合作多層次深入發展對于穩定中英合作關系十分重要。近期中英可以考慮的重點合作領域有中英自由貿易協定、跨境電子商務合作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方面。
第二,探索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模式。中英第三方市場合作不僅事關雙方合作的效果,而且事關“一帶一路”建設能否更加順利高效。“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是英聯邦國家,英國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十分了解,中英合作可以有效減少中企對外投資的風險,找到更加符合當地需求的投資模式。中巴經濟走廊正進入具體建設期,中英第三方市場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在全球層面展開合作。“一帶一路”是新的全球化途徑,也涉及全球治理等方面內容。中英可以通過合作構建適應新的“全球化時代”的全球治理架構,這也是“全球化英國”最為根本的領域。亞投行已經是雙方重要的合作項目,未來在氣候變化、國際標準化等方面雙方的合作有望深入。
第四,深化人文科學領域合作。“一帶一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通過促進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需要國際社會在人文科學領域廣泛交流、達成共識。英國是世界級教育、學術、傳媒強國,英語又是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中英合作從人文、學術、傳媒層面用更為世界接受的方式,共同論述“一帶一路”的價值、講好“一帶一路”的故事,不僅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也能促進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