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7月29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出席新聞發布會 新華社/歐新中文
新華社信息東京8月1日電 (記者許緣)一向背市場預期而行的日本央行7月29日果然沒有讓投資者“滿意”。在普遍期待再降利率水平0.05個百分點至負0.15%的市場預期氛圍中,日本央行選擇了一條更為保險和更加好走的路,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購買量進行擴容。
根據日本央行當天的決議,該行將在每年從金融機構購買80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4日元)金融資產的量化寬松政策和對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收取0.1%手續費的負利率政策基礎上,將ETF購買量擴容接近一倍至每年6萬億日元,以抵御通貨緊縮并刺激經濟增長。不僅如此,為應對英國“脫歐”對日本企業在海外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日本央行還將美元資金供應量從120億美元增至240億美元。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當天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加大ETF購買量是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必要補充,他同時表達了對央行該舉措與日本政府即將出臺的28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劃共同提振日本經濟的愿望,但市場對此并不感冒。
從金融市場變動來看,當天在東京外匯交易市場,日元兌美元匯率在央行宣布貨幣政策時從104比1暴漲至102比1,隨后逐步回調并穩定在103比1區間,但這遠不及此前有消息稱日本政府將出臺經濟刺激措施時接近107比1的水平。不僅如此,東京股市日經股指盤中也下跌接近2%,顯示日本央行本輪擴容規模完全無法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市場期待的是更加“刺激”的舉措。當天早些時候,日本總務省公布的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當月剔除生鮮食品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5%,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降幅創2013年3月以來最大。在當天的央行聲明中,日本央行也將2016財年(始于同年4月1日)的通脹預期從此前的0.5%下調至0.1%。這些數字都證明日本政府和央行一直以來推動物價上漲的政策效果并不顯著。
從本質上來看,“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將日本經濟拉出長達20年之久的通貨緊縮,其中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對此至關重要。從去年12月份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將新設一項總額為3000億日元的ETF購買計劃,再到今年1月份會議后推出負利率政策,日本政府和央行最期待的便是通過加大市場流動性和對超額準備金收取手續費,從正反兩方面促使銀行為企業放貸,從而起到活躍經濟、提高物價的目的。
然而,即便不斷出手,日本銀行業不僅不為所動,信貸增速反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不僅如此,日本銀行業股票價格也出現集體下滑,這在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后尤為明顯。
另一方面,東京股市走勢和日元匯率也未能如日本央行所期發展。其中日元對美元匯率已經從年初的120比1升至目前的103比1,并在英國“脫歐”公投后一度來到99比1,令包括支柱型產業汽車業在內的日本出口型企業苦不堪言。
黑田表示,在下次貨幣政策會議中,將評估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能否達成通脹目標。但事實上,在出臺負利率政策時,他曾信誓旦旦地說日本央行的政策對提振物價行之有效,并說負利率政策效果會在6個月后顯現。如今,半年期限已到,政策效果顯然難令各方滿意。
目前,日本政府還留有一項28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未出臺。由于其中所用資金并非完全來源于財政預算,目前該計劃的實際支出額度和政策效果均很難評估。如果這套“組合拳”也不能如期刺激民間投資和消費欲望,或許日本央行也不得不將“用直升機撒錢”列為政策選項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