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所涉及的地域和領域不斷擴大,跨國投資金額持續增長并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同時,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也遭遇重重風險,既有傳統的保護主義、政權更迭、外匯、環保、勞工、法律變更等風險,也有部分發達國家為了控制中國企業進入本國市場而故意設置的種種法律障礙。如何妥善處理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所遇見的困難、分歧和爭議,是擺在眾多走出去中國企業面前的難題。
7月28日,由鳳凰國際智庫主辦的“邁過海外風險——2016年中國企業國際化法律風險管理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公開發布了首份針對中國企業國際化法律風險管理的行業評估報告,即《2016中國企業國際化法律風險管理報告》。論壇上,多位專家、企業家和律師圍繞中國企業國際化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管理難題、中國企業國際化法律風險管理的現狀、主要表現和特點以及提高中國企業國際化法律風險管理能力等問題進行探討,并提供一些可資借鑒和參考的意見、建議。
面對國際化十大痛點,企業家期待服務機構幫忙解決瓶頸
中國企業國際化雖然歷史較長,但是還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只有央企和大型民企才有比較豐富的國際化經驗。相比之下,大量的中小企業還是以貿易、置業等方式走出去,而大部分中國企業持觀望態度。遠大集團副總裁、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理事長張曉東在論壇上,以企業角度分享了企業國際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中關村的企業有兩萬多家,國際業務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印度,日本,韓國英國,新加坡,香港,臺灣這些地區。應該說,中關村在開展投資和合作的方向方面,在合作的目標主要集中在歐美的發達國家。在各個國家參與到市場的開拓的方式,主要是參與展會、出口以及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和國際研發,這些市場的開拓為主。其實這個里面有90%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參與國際化一方面有自身的特點,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的挑戰和障礙。”
談到推動企業國際化的主要制約因素。張曉東總結了十個方面:第一是語言的問題,第二是資金問題,第三技術創新方面,第四是市場推廣方面,第五是文化差異方面,第六是產品的國際知名度,第七是產業技術的壟斷方面,第八是技術的孵化成本較高,第九是缺乏國際化合作伙伴,第十是需要國際化人才。
中關村企業國際化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是中國企業國際化整體情況的一個縮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企業遇到的瓶頸同時也蘊含著服務咨詢行業的機遇。對于企業服務方面的訴求,張曉東表示,企業最迫切的是希望服務機構或合作伙伴能夠解決在發展過程當中的瓶頸問題。另外,就是跟東道國的政府、相關機構和企業的溝通、聯絡。對服務機構來講,對企業最好的幫助就是幫助企業找到適合他發展的合作伙伴。
國際局勢悄然生變,東道國風險防控有挑戰性
東道國的制度與規則風險,越來越引起中國企業的重視,美國高鐵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著名國際問題學者、鳳凰國際智庫學術委員馮玉軍表示:“現在世界經濟確實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轉型,這是冷戰結束以后最深刻的變化。最近一個階段明顯感覺到多級化在退潮,全球化也在退潮。最近一個階段我們看到非常清楚,世界經濟的形式的發展正在有一些新的突出的變化,國際貿易在萎縮。國際的投資流向也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如果說前一些年更多流向新型經濟體的話,現在更多的回流向發達的國家。不光資金在回流,產業也再回流。各個大國都在重素塑國際貿易新的規則,對其他國家形成一個比較高的一個壁壘。這些國家正在試圖重塑國際貿易新的規則對中國的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馮玉軍指出:一帶一路所經過的國家,幾乎都是在地緣政治的高端的風險的結合部,但是我們的安全保障能力說實話還是非常低的。另外,盡管前一些年和我們打交道的美國歐洲日本這些西方發達國家會給我們提出很多法律上的難題,但是他們的法律相對比較健全,有章可循的話,而現在的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本身就是不健全的。
陶景洲:海外并購步步都是地雷,貪便宜會交更多學費
最近若干年來,海外兼并收購活動變得比較的頻繁,數量甚至可以和美國相比,因此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雖然這不是一個新的現象,但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作為最早幫助中國企業完成海外投資并購的國際律師代表人物,美國德杰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律師表示:“我們在海外兼并收購的時候不能以是不是把這個公司買下來作為成功還是失敗的一個標準。有時候不簽約,不買,反而會少虧錢。有時候買了以后,可能會成功,可能會失敗。根據國際上兼并收購的慣例來說,兼并收購的過程是一個價值摧毀的過程。1+1大于2的可能性絕少,1+1等于1.1的可能性比較多。所以我們不能特別樂觀,覺得兩個合起來一定會特別成功。老實說,千萬不能以簽約不簽約來論英雄。好的律師會幫助企業辨別法律風險。”
企業海外并購時會遇到一系列的挑戰,國內的監管流程導致談判的成本增加,調研不足已經較為常見。標的國的監管具有不確定性,對于中國的投資并購會有偏見,這多少與“中國溢價”有關。陶景洲分享了一種現象:“有一些國家對中國企業有相應的偏見。有時候因為我們的價格不太合理,本來一個不值錢的項目怎么突然有人愿意付這么多的錢來收購?是否有背后的意圖?這就是為什么在美國這樣一個對外國投資特別自由的國家,對于來自中國的投資,美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有不批準的風險。”
“海外兼并收購的過程中是步步都是地雷,哪一步可能把你炸死了。”如何邁過海外風險,陶景洲建議,過去十幾年,中國企業海外兼并收購,都是邊干邊學,交了很多的學費。兼并收購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整個團隊。國際上的兼并收購大概是看十個項目能夠成功一個,可能要白付九個項目的費用。因為不僅僅企業邊干邊學,幫助企業做法律會計也是邊干邊學。企業不要因為擔心交易不確定,就找最便宜的服務提供商,這樣可能會因此交比較多的學費。
智庫對中國律所海外能力進行盤點,助力企業邁過海外風險
在這次論壇上,鳳凰國際智庫推出《2016中國企業國際化法律風險管理報告》。鳳凰國際智庫通過調查和研究,對中國律所服務于企業國際化的能力進行全面評估,并由計算得出中國律所服務于企業國際化能力排名前二十名榜單,并對各中國律所服務于企業國家化各項專業領域方面的能力也進行了全面評估并推出12項專業領域排名榜單:
根據對中國各律所的海外分支機構分布情況的調查,鳳凰國際智庫還推出了中國律所海外分支機構分布圖,方便各企業查詢在海外發展所需的律所信息。
這份報告由10位專業涉外律師、跨國企業法務人員共同完成,主要針對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所面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建議,內容包括投資并購、資本市場、爭議解決、對外工程、全球電信與互聯網行業、能源行業等方面,并制作中國律所提供企業國家化服務指南,幫助企業更有效率地選擇法律事務的解決方式。
據悉,這份報告是鳳凰國際智庫繼“海外安全管理報告”之后推出的“中國企業國際化服務評估體系”中的第二份報告,第一份報告是在清華大學發布的《2016中國企業國際化海外安全管理報告》,旨在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推薦更加專業和具有公信力的服務,從而提升行業水平,協助中國企業順利邁過海外風險。
誠如馮玉軍教授所說:“盡管遇到這些困難,但是中國的整個的經濟結構的轉型和中國企業走出去都已經到了和關鍵的時期,我們必須要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單打一的活動,而是應該有系統性的保證,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