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巴西代總統特梅爾出席經濟措施會議。(圖片來源:新華社/美聯)
新華社信息布宜諾斯艾利斯8月9日電 (記者葉書宏、王正潤)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開幕,拉丁美洲,這一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原料庫”,再次站在世界聚光燈下。
近期曝出的有關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捉襟見肘的新聞,折射出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面臨的經濟困境。在大宗商品催生的十年繁榮期結束之后,巴西的困境只是拉美國家的一個縮影。
比較優勢,還是資源詛咒?
羅薩里奧,阿根廷第三大城市,農業出口產業核心區,以該市為中心畫個半徑300公里的圓,將覆蓋阿根廷全國一半的農業產量。去年,阿根廷全國80.9%的大豆從這里的碼頭出口海外。
自2003年起,得益于大豆出口,阿根廷經濟多年維持超過8%的增速,當地人稱之為“中國速度”。直到國際金融危機觸發大宗商品下跌行情,2011年后阿根廷經濟持續下滑。
“我們的大豆產量超過5300萬噸,過去一年大豆每噸價格下降近150美元,這意味著出口收入少了近80億美元,”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首席研究員胡里奧·卡爾薩達對記者說。
農業是阿根廷經濟重要的“造血機”,工業部門資本貨物進口用匯多來自農業出口部門,農業出口下降自然對工業產能造成影響,導致一些大型制造業企業因配件進口受限被迫關停生產線,工業出口的貿易“補位”功能被嚴重削弱。
阿根廷只是大宗商品熊市下拉美資源出口國的縮影。巴西,作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砂出口國,正經歷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漫長的經濟衰退。
大宗商品占巴西對外出口總額近62%,外需疲軟使巴西出口增速從最好年份的年均40%跌至去年的負40%,始自2001年的高額貿易順差也在2014年轉為逆差。巴西淡水河谷,國際礦業四巨頭之一,因鐵礦石價格下滑去年凈虧121億美元,不得不變賣非核心資產維持收支平衡。
墨西哥、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國都面臨類似問題。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的統計顯示,近5年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導致拉美凈出口損失占地區經濟總量的1.2%。
繼續擴張,還是緊縮調整?
“繼續通過擴張性政策刺激短期經濟增長和就業,還是犧牲經濟增速,通過緊縮性調整削減公共支出,以適應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拉美國家正面臨兩難抉擇。”世界銀行最近在一份拉美大宗商品周期報告中這樣說。
隨著大宗商品進入熊市,不僅大宗商品貿易萎縮,外資流向也發生了逆轉,對拉美經濟的支撐作用正在減弱。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增長36%,拉美吸引外資卻下降9.1%,其中巴西更是大減23%。
面對外貿外資同步下滑,拉動內需成為拉美各國的“抓手”。2009年,拉美國家通過逆周期操作“以盈補缺”,成功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第一波沖擊并率先恢復增長。2010年,巴西經濟甚至出現7.5%的“井噴式增速”。但巴西經濟學家維爾納·貝爾指出,“如果考慮到巴西不到17%的固定投資率,這樣的增速井噴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果然,自2011年后巴西經濟增速一路下滑,2014年陷入零增長,2015年衰退3.8%。
巴西經濟困局在拉美頗具代表性:一方面,多年擴張性干預政策見底,財政資源難以為繼,但大規模公共福利支出慣性猶存,通脹、赤字、貶值等“并發癥”開始出現;另一方面,加稅和財政緊縮又導致利率攀升和消費降溫,使得原本乏力的經濟雪上加霜。
拉加經委會數據顯示,去年拉美地區財政狀況5年來首次“集體飄紅”。
財政“瘦身”,更要經濟“健身”
“今年是拉美經濟調整的關鍵一年,御寒脂肪快用完了,現在得靠肌肉了。”阿根廷經濟學家豪爾赫·卡斯特羅以此比喻當前拉美經濟“刺激消費模式枯竭而外部貿易環境不見起色”的現狀。
上世紀80年代,拉美經濟增速斷崖式下滑,赤字爆炸式增長,通脹難以遏制,不可持續的匯率機制和外債過重最終導致債務違約,如今這一夢魘會否重演?拉美經濟的肌肉足夠結實嗎?
“可以肯定的是,拉美經濟已擺脫上世紀80年代的脆弱體質。”阿根廷經濟學家費德里科·波利認為,全球經濟進入下行周期以來,拉美經濟指數變動呈現平滑曲線,基本與全球周期變動一致,這表明地區消化外部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
同時,拉美國家政府側重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提低”“擴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人口貧困率顯著下降,收入分配差距明顯縮小,民眾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顯著提升,經濟增長的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
此外,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新常態”正在“倒逼”拉美經濟改革。近兩年,拉美國家為財政“瘦身”同時,也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加大科技投入和培植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附加值為經濟“健身”,修正產業結構單一的短板。
墨西哥啟動了能源改革,向私人部門開放石油投資;阿根廷修改能源法,提升電力供應中可再生能源比例,并配套推出數十億美元新能源發展計劃;巴西啟動“工業強國計劃”,增加固定投資、提高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升級、扶持中小創新企業和職業培訓。
世行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私人投資基礎設施規模最大的5個國家有4個來自拉美,分別是哥倫比亞、智利、墨西哥和巴西。
中國經濟轉型,拉美產業升級新機遇
“拉美經濟要把‘脂肪’轉化為‘肌肉’,需要構建完善和富有競爭力的工業體系,特別是制造業,拉美國家這方面歷史欠賬很多,現在可以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市場和投資機會,推動再工業化進程,”卡斯特羅對記者說。
《中拉制造》,這篇美洲開發銀行期刊封面文章展望了中拉產業整合的樂觀前景。美洲開發銀行貿易和一體化部門主管安東尼·埃斯特瓦德奧達爾在文中指出,拉美國家應抓住機遇,優化升級中拉貿易結構,對接各自優勢擴大雙邊投資。
在對接農業科技優勢與中國市場優勢方面,阿根廷的生源霸科公司走在了拉美國家前面。這家精于口蹄疫疫苗生產的高科技企業與上海海利生物在華合資生產疫苗,依托4億劑的年產能共同開發龐大的中國和亞洲動物疫病防治市場。
中國工業制造優勢也開始深度融入拉美“再工業化”進程。2005年進入古巴市場的宇通汽車,經過多年開拓如今已擁有當地公交市場八成份額。而中國中車、奇瑞、吉利、三一重工、華為、中興、聯想、格力、中糧等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也都在拉美布局多年,為拉美國家提供優質工業產品的同時,正逐漸融入當地產業鏈并通過直接投資帶動當地產業升級。
中拉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優勢與需求也在加速對接。阿根廷“基塞”水電項目、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和核電項目、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玻利維亞魯雷納瓦克公路、哥倫比亞馬道斯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已經或即將實施。
當前,中拉雙方正在進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彼此在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上呈現更加豐富的合作業態。正如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阿莉西亞·巴爾塞納所說,中拉“同步轉型”將為雙方貿易和投資帶來更加豐富的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