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開羅8月22日電 (記者王雪)繼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簽署120億美元貸款協議后,埃及政府近期頻頻宣布經濟改革措施,打擊黑市、取消補貼、著力建設基礎設施。專家認為,資金注入以及一系列大膽的改革舉措或可幫助埃及擺脫經濟困境,走入良性循環軌道。
受近年來埃及國內恐襲多發、政局動蕩以及世界經濟整體低迷影響,埃及外匯儲備由2010年的360億美元跌至今年7月底的155億美元,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雙雙高企。
“外匯短缺造成貨幣貶值、物價飛漲、黑市猖獗,進口行業受到嚴重打擊,直接造成整體經濟疲軟,”埃及開羅大學經濟學教授拉沙德·阿卜杜對新華社記者說。
“解決外匯短缺問題、管控金融市場風險是埃及的迫切需求,”他說,“來自IMF的貸款至少可在短期內幫助埃及緩解外匯短缺問題。”
阿卜杜說,埃及近期還將根據此前簽訂的協議接受來自海灣國家的資金,IMF這筆貸款也有助于提振市場對埃及經濟的信心,提升埃及經濟形象,吸引投資。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大力打擊美元黑市,有可能關閉大量私營換匯場所,這有益于進一步規范外匯市場,”阿卜杜說。
對此,阿拉伯投資者聯盟主席、埃及國際合作部埃歐關系部門主任賈邁勒·巴尤米表示,任何改革都有代價,埃及政府當前的改革也將帶來陣痛效應。
2015-2016財年,埃及財政赤字高達350億美元,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1.2%。對此,埃及政府提出一攬子經濟改革方案,包括引進增值稅、削減能源補貼和實行浮動匯率等。
“不難預料,這些舉措將引發民眾的焦慮情緒,因為削減補貼將直接影響普通民眾、尤其是貧困人口的生活,”巴尤米說,“但必須強調的是,近期政策調整將僅涉及能源補貼,并將同時出臺各項福利措施,以滿足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他表示,埃及政府改革的總體方向是正確的,但必然遭遇諸多挑戰與阻礙,需要民眾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他認為,政府應謹慎對待改革政策的實施過程,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并打擊不斷蔓延的腐敗問題。
“埃及的經濟問題是結構性的,也是歷史性的,”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阿姆魯·薩利赫對記者說。
“埃及的第一和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分別是蘇伊士運河和旅游業。服務業發達,制造業羸弱,造成了完全依賴外部的不穩定經濟結構。此次改革試圖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制造業和促進年輕人就業,以扭轉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他說。
薩利赫告訴記者,繼IMF貸款協議后,埃及政府已向世界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申請資金。“大量資金的注入,有利于埃及政府逐步實現結構調整,農業、水利、制造業等‘造血’行業的發展將促進就業,緩解貿易逆差,從而將經濟推向良性軌道。”
薩利赫還補充說,經濟結構的調整絕非一蹴而就,也絕非幾百億美元可以解決,埃及政府需要進行長期規劃,形成連貫的政策體系,才能達到目的。與此同時,政府還應特別注意在改革過程中平衡各方利益。
“我們目前的確面臨危機,但總體而言危機仍是可控的。我對未來經濟形勢持積極態度,”薩利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