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杜尚別8月23日電 (記者程云杰、趙宇、張爽)新華社“一帶一路”全球行中亞小分隊近日到訪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欣喜地發現,由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批早期收獲項目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當地經濟結構和制造能力正在逐步優化,“綠色絲路”正在從暢想變為現實。
在有著兩三千年棉花種植歷史的塔吉克斯坦丹加拉盆地,記者注意到,由中泰(丹加拉)新絲路紡織產業有限公司投資的中亞最大的6萬錠紡紗車間已經建成。試產紗線才幾個月,該車間產品就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意大利和波蘭等國。
公司董事長肖瑞新說,塔吉克斯坦一直把棉花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物資,中泰項目的特色在于它用在全球領先的生產技術,把農業種植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不僅改變了當地棉花種植方式,而且完善了原料深加工產業鏈,拓展了農業發展潛力,為該國增加了稅收。
據肖瑞新介紹,中泰的設備采購自技術在全球領先的紡紗設備制造商瑞士立達集團,其紡紗機長度創下世界之最。由于在生產中采用國際最先進的瑞士烏斯特標準,塔吉克斯坦生產的紗線從此有了進入高端市場的通行證。
為了推廣應用新技術,中泰還選擇了38名具有培養潛力的塔方員工到江蘇無錫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這些員工后來都成了企業技術骨干。按照總體規劃,紡織廠下一步還要進行織布、印染和成衣生產,也將采用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環保工藝,預計可以幫助3000人就業,每年銷售額預計可達10億索莫尼(1美元約合7.87索莫尼),上繳利稅1億索莫尼。
肖瑞新說,紡織聽起來是傳統產業,但事實上隨著相關國際最新工藝出現質的提升,紡織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環保理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目標是在原料、設備和技術優勢基礎上,充分發揮塔吉克斯坦的地域優勢,把高附加值紡織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程紹山是中鐵十九局集團國際公司塔吉克斯坦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負責“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方在塔國的首個鐵路項目——瓦亞鐵路,這條鐵路將于本月正式通車。對于項目運行,他最關心的問題,除了工程進度和質量,就是環境和水土保持。
塔吉克斯坦地處帕米爾高原,植被以草本為主,一旦被破壞將很難恢復。中方建設者進場后就提出質量與環保并重的要求,對鐵路沿線的自然邊坡進行綠化,防止水土流失,對隧道排水也采用以排水導管暗排的方式,以減少對地面的沖刷。
記者發現,在瓦亞鐵路沿線,只要跟隨那“一抹綠色”,就能識別出哪些路段為中方負責。因為堅持環保理念,中方負責路段的環境綠化和水土保持措施明顯好于其他路段。
程紹山說:“雖然當地缺乏鐵路建設的環保標準和規范,但是中方在施工建設中一直堅持從長遠考慮,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以免沿線環境破壞給路基和鐵路運行造成隱患,這一點也受到了當地政府和員工的認可。”
為解決首都杜尚別居民缺電和冬季供暖不足的問題,塔吉克斯坦還引入中國特變電工在當地建設一個熱電聯產項目。項目工程部部長孫洪山說,這個火電站采用世界先進的電袋除塵和濕法脫硫技術,各項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業廢水實現零排放。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連選擇鍋爐的爐型時都考慮到了當地燃煤的特點。
去年12月22日,塔吉克斯坦能源部給該項目中方負責人肖志頒發“能源貢獻獎”。據孫洪山介紹,這是該獎項首次被頒發給外國人。
通過環保技術優化產業鏈,促使經濟結構多元化的實踐也在哈薩克斯坦展開。其中之一就是中信集團承擔的瀝青廠建設項目,這是哈薩克斯坦自1991年獨立以來興建的第一座現代化石油加工企業。
中信哈薩克斯坦里海瀝青合資公司總經理趙景忠說,這個瀝青廠于2014年正式投入運營,年加工原油100萬噸,可生產氧化瀝青、改性瀝青、混合油、重燃料油、部分脫瀝青原油等產品。該廠的建成有利于哈薩克斯坦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
哈薩克斯坦許多公路年久失修,其維護工作需要大量瀝青。但該國過去只有個別煉油廠有一些小的瀝青生產裝置,其一年產量只有幾萬噸,滿足不了需求。哈薩克斯坦不得不從俄羅斯進口所需的大部分瀝青,這些瀝青價格高,質量上也不符合要求,因為哈薩克斯坦很多地區冬夏溫差大,冬天能到零下40攝氏度,夏天能到零上40攝氏度,對瀝青的質量要求比較高。
趙景忠說,中信瀝青廠項目在哈薩克斯坦境內首次成功生產改性瀝青,填補了該國的空白。改性瀝青在高溫和低溫下的耐受性與抗疲勞性比普通瀝青要好,其與填充物的聚合力和粘合性明顯增強,具有較高的柔性和彈性,使用壽命更長。
趙景忠說,中國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開展項目建設和生產制造時,始終把綠色發展和環保理念放在首位,這是因為“一帶一路”的發展面向未來,尋求的是經濟共榮和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