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鄭州東站國際陸港的海關監管區內一片繁忙,兩臺龍門吊緊張作業,十幾部運輸車往返穿梭。前一天抵達的第125班從漢堡返回的班列剛卸完車,馬上就為今天要發車的總第396班列裝車。
從今年7月起,鄭歐班列每周去三班回三班,成為“中歐班列”中唯一實現往返平衡、高密度穩定開行的班列。在其他班列貨源不充足,尤其返程貨源短缺的情況下,鄭歐班列是怎樣打破“有去無回”困局,做到往返平衡?
“門到門”服務 探索國際物流供給側改革
客戶將貨物交給鄭州國際陸港公司,即可得到全程業務總承包的“門到門”服務。鄭歐班列首創“一票式”物流供應鏈模式,是其獲得國內外充足貨源的“秘籍”。
2013年7月18日首度開行的鄭州至德國漢堡的鄭歐班列,在3年間從最初的每月一班到每周一班,從一年后第一班回程到如今每周三去三回往返平衡,每一進步,都與其國際物流供給側改革的探索緊密相連。
“創新物流服務模式是贏得客戶的根本。”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總經理趙文明說,幾十年來,中歐貿易95%以上走海運,中歐班列雖然時效比海運快1個多月,但運費比海運貴約兩倍,如何把貨源從海運拉上鐵路?與眾多中歐班列競相靠財政補貼、降低運費不同,鄭歐班列從一開始就在打造適應客戶需求的物流模式上下工夫。
其首創的“一票式”模式包括上門收貨、拼箱、短導、報關報檢,到站后的吊裝、清關、分撥、配送到指定地點。安全、快捷的全流程、總承包,吸引了1680多家境內外客戶搭乘鄭歐班列,承運貨類包括電子產品、紡織服裝、家具、汽車及配件、食品等1000多種。
而且服務越來越精細,如保溫箱、冷藏箱、開頂箱、掛衣箱和各種特色的拼箱服務,已占到每趟班列的一半以上,運營附加值不斷提升。深圳一服裝企業負責人說:“我們舍近求遠選擇鄭歐班列,因為其能提供別人沒有的服務。”
據財政部提供的數據,在中歐班列中,鄭歐班列的政府財政補貼額最低,總體市場化程度最高。
記者探訪鄭州陸港公司發現,這支近700人的專業團隊,擁有英、俄、德、韓等多語種各專業人才,其訂艙信息系統、箱管信息系統、公路物流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等多式聯運信息系統都是自主開發的。
合作伙伴遍及“一帶一路”沿途各地
最初,鄭歐班列也僅有出境班列,境外業務委托中介機構,安全性和時效性不能把控。為改變局面,鄭州國際陸港公司在德國成立子公司,迅速織起一張遍布歐亞22個國家112個城市的貨物集疏網絡。
“合作是迅速打開市場的關鍵。”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總經理助理康巖介紹,鄭歐班列與沿途波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家鐵路公司合作,在班列車輛調度、口岸中轉交接、沿途上下貨及物流分撥、成本控制等方面密切合作,提高物流效率;與德國德迅、辛克、DHL、美國UPS、俄羅斯TEL、波蘭歐展、臺灣冠捷等數百家世界著名物流公司合作,實現貨源、箱源、車源等信息資源互享。
在鄭州國際陸港公司,記者遇到來訪的合作伙伴A.R.T.國際物流公司德國分公司經理丹尼爾,他說:“正謀求與鄭州陸港公司擴大合作,希望分擔部分電子報關及貨物在歐洲的公路分撥業務,共同分享‘一帶一路’發展成果。”
據了解,與鄭歐班列合作的國內外各類企業達到800多家。與大量貨代公司合作,為鄭歐班列帶來了充足的貨源,如今每周往返各三班,班班滿載爆倉。
多式聯運用足樞紐優勢
2016年6月,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申報的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鐵海公”多式聯運項目,獲批國家首批多式聯運示范項目,配合鄭州國際陸港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集聚中轉功能進一步強化。
鄭州地處中原腹地,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樞紐城市。趙文明說:“利用交通樞紐優勢搞多式聯運,使物流距離最近、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鄭州國際陸港公司充分發揮公鐵、海鐵、空鐵等多式聯運優勢,在全國各地設立52個辦事處,形成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北等全國四分之三省份的貨物集疏網絡,并通過空鐵、海鐵聯運,輻射日、韓、臺、港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鄭歐班列運出的貨物,河南省內貨源占20%,省外貨源占70%,日、韓等國外貨源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