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北京8月24日電 中國網消息,中國與東盟山水相依,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在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的25年里,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發展迅速,碩果累累,尤其是自2004年起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已形成了集政治、外交、經貿、人文為一體的合作新模式,在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和經貿合作的同時,日漸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增強政治互信、促進民心相通的全方位交流平臺,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東盟攜手打造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精彩詮釋出“10+1>11”的巨大魅力。
中國—東盟合作的有效公共平臺
為了推動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向前發展,從2004年開始,每年一屆的東博會不斷升級、完善,成為中國與東盟政商各界合作的公共產品。在這個平臺上,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從未停歇。
東博會走過的13年,是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盛年錦時。13年來,東博會緊 扣中國—東盟自貿區各階段的發展進程,匯聚和代言11國各界聲音與共識,服務了中國—東盟合作更加務實、深入,成為雙方增強政治互信、推動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有效公共平臺。
政治互信的“大舞臺”。中國與東盟在各領域開展的交流合作,離不開高層的傾情推動。據統計,12年來,東博會共舉辦了143個高層論壇,共有59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25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東博會。通過開幕大會演講,領導人會見、部長級磋商、政商對話等多場高層交流活動,雙方領導人得以不斷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并由此將中國和東盟各國政府在各領域的政策及產業發展方向的高層信息從東博會舉辦地廣西傳向世界,從而把國家層面的合作共識推進到企業、地方層面實施。
經貿合作的“助推器”。推動中國—東盟之間的貿易暢通和雙向投資是每屆東博會的重頭戲。自誕生之日起,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主題的東博會,就從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等方面推動雙方企業、商協會的有效對接。從商品到服務,從資金到項目,通過東博會,各國客商既獲取到有價值的商機,也獲得滿盆滿缽的豐收碩果。數據顯示,僅第12屆東博會,就有6.5萬客商、85家采購商團參展參會,成功簽約了62個國際和107個國內經濟合作項目。其中,在中馬“兩國雙園”商機推介會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兩個園區就與來自全球的投資商簽下了60億元的投資額,生動詮釋了“互利、合作、共贏”的東博會理念。
文化交融的“金橋梁”。作為唯一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辦的國際盛會,東博會也是雙方民眾相互了解的最佳平臺。不管是萬眾矚目的南寧民歌藝術節,還是精彩紛呈的汽車拉力賽,亦或是文化旅游論壇等交流活動,在你來我往的交流中,雙方民眾得以相互了解彼此的風情文化,從而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尤其是會期推出的“魅力之城”專題,涉及文化、旅游、教育等諸多領域,將中國與東盟的友好交往由國家層面深入到城市之間,讓東博會成為促進雙方社會人文交融的“金橋梁”。交流增加理解,互信促進合作。借力東博會,目前東盟10國均已成為中國游客出國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雙方互為主要旅游客源對象。2015年,雙方人員往來超過23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人數超過19萬人。
中國—東盟利益共同體的務實平臺
中國東盟,夢想相通,利益相連。為中國—東盟自貿區量身定制的東博會,將中國與東盟的發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把中國和東盟關系不斷推向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東盟利益共同體的務實平臺。
12年來,在東博會的輻射效應下,中國的機械設備、電子電器、建筑材料、輕工業品等優質產品日益受到東盟采購商的青睞,而東盟國家的咖啡、水果、珠寶玉器、橡膠等特色商品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在中國—東盟的推動下,承載著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使命的東博會就像古代絲綢之路一樣,連接著中國和東盟各國的貿易往來,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不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數據顯示,1991年,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時,雙方貿易額只有79.6億美元。2004年,首屆東博會舉辦后,雙方貿易額實現1000億美元。此后,隨著東博會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雙邊貿易額不斷突破,并于2015年達到4720億美元,是1991年的59倍。
與此同時,不僅在貿易領域,借助東博會平臺,雙方在產能合作、港口與物流、電力、金融等諸多領域的合作項目也遍地開花結果。
2015年,為了順應國際產能合作的發展趨勢,第12屆東博會發揮自身平臺優勢,率先推出國際產能合作系列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地帶動中國與東盟優勢產能的合作、技術轉移和金融服務等,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在國際產能與裝備制造項目對接洽談會上,60多家中國企業與泰中羅勇工業園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等東盟國家產業園區代表、投資促進機構及項目業主進行洽談對接,現場達成合作意向項目11項。另據不完全統計,東博會期間通過各類項目洽談會成功簽約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達34項,涉及機械制造、汽車配件、能源建設、建材生產、有色金屬等領域,例如,中國中車在馬來西亞建立了首個“鐵路工廠”,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的整車制造基地項目已啟動建設等,為雙方未來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博會為中國—東盟園區合作提供最佳服務。在2011年的第8屆東博會上,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親自見證兩國簽署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合作文件并為園區揭牌。2012年6月,中馬雙方簽署了《關于馬中關丹產業園合作的協定》。兩個園區成為世界上首個互相在對方建設產業園區的姊妹區。東博會還推動建成了中印產業園、中泰崇左產業園等產業園區,為推動中國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和東盟國家開展合作提供重要載體。
“從2004年首屆舉辦以來,東博會共吸引了45萬名客商參展參會,展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商品、項目、產業園區、城市、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商機,推動了雙方企業、行業和商協會的有效對接,東博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促進政治、貿易、投資、文化等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說。
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平臺 中國東盟山水相連、理念契合。
中國與東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訴求讓彼此走到了一起。2004年,在首屆東博會開幕大會上,中國和東盟11國嘉賓將采集自11國母親河的水匯聚一起,托起了東博會的會徽,開啟了中國—東盟合作新篇章。在2007年東博會開幕大會上,11國嘉賓共同啟動合作的“巨輪”,釋放出中國—東盟同舟共濟的心聲。金融風暴的背景下的2009年,中國和東盟各國在東博會開幕大會以點亮燈塔的形式,表明各方通力合作、共克時艱、化危為機的信心……在東博會的平臺上,中國與東盟始終同呼吸,共命運。
“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盟國家時,提出了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愿景。這一愿景不僅承載著人民的心愿、國家的期望,同時也為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此后,構建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也就成了牽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務實合作的高頻詞,也成為以“互利共贏”為宗旨的東博會的重要之舉。
在第12屆東博會舉辦期間,雙方圍繞命運共同體建設開展了系列活動:在當年舉辦的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上,來自中國和東盟10國的智庫專家圍繞“一帶一路”與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主題進行了頭腦風暴,其中不少建設性的建議被相關國家政府和機構采納,為雙方進一步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中國—東盟信息港正式落地,信息港將構建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和東盟信息樞紐,建立一個更加緊密、更加務實的網絡空間共同體;《中國—東盟海關互聯互通合作研討會共識》的簽署,為服務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促進區域內信息、物流、資金的安全暢通提供有力支撐;“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為中國—東盟民心相通鋪設了坦途……
與此同時,在東博會多領域合作平臺的聚焦下,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聯委會、中國—東盟企業家聯合會、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政策中心、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等合作機制也得以落實,既鞏固了原有的高層對話,同時也更好地服務雙方經貿、人文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和務實了中國—命運共同體建設。
傳承25載對話精神,共享13屆東博商機。回顧往昔,已經舉辦12年的東博會,已然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增進政治互信、開拓自貿區市場、多領域交流的重要平臺。展望未來,承辦規模和對外影響力正日益擴大的東博會將更加精彩紛呈,在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一如既往地書寫新的篇章,將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美好藍圖打造成為合作共贏的務實平臺,推動中國—東盟對話合作不斷深入。正如東博會主題曲所唱:相聚到永久,風雨并肩走,共患難,我們手牽手,永遠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