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張聚恩在大會上發表演講
新華社信息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胡章俊)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航空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隨著中國航空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航空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從早期合作中中國企業只承擔一些簡單零部件的轉包生產,到如今生產、設計、總裝等都有“中國”印記,中國航空產業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加上國家一系列相關利好政策的出臺,中國航空產業的創新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近年來,中國航空產業的投資合作與市場機會不斷增加。以中航集團為例,在過去五年里共完成14宗海外并購,總額達145.9億元人民幣,增幅近75%。同時,不少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也開始進入這一領域投資,并購項目涵蓋航空產業相關的制造、運營、服務等鏈條。
“中國一直被視為航空發展的熱土,尤其是近幾年來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推動了航空產業的快速增長。”8月28-29日在京召開的2016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會暨中國航空國際合作與投融資大會上,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易旸表示,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2015年民航主要運輸指標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運輸總流轉量較上年增長13.8%,機場業務量增長10%,通用航空相關飛行小時數比上年增長15.5%,新增同行企業達到281家。市場需求帶動了航空產業鏈的投資,社會資本的進入日趨活躍。
“在全球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的今天,航空產業由于行業壁壘和管制給中國制造業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表示,近幾年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已經提前布局航空產業,積極進入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從飛機制造、航空維修到運營服務全產業鏈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
易旸同時表示,中國航空經濟現階段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瓶頸,比如說空域資源使用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鏈發育不完善,人才短缺等,需以更加積極的創新思路挖掘產業發展的增長點和突破口。
當前,全球航空產業基本都為寡頭壟斷,大型客機只有波音和空客兩家;公務機四大供應商分別為賽斯納、灣流、雷神和達索;軍用飛機主要有洛·馬、波音、BAE、EADS、芬梅卡尼卡、諾·格、薩伯以及俄聯合飛機公司。
據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張聚恩介紹,2015年美國GDP總值中,航空運輸、航空航天、通用航空對其經濟的貢獻分別占GDP的5.1%、1.8%、0.7%。綜合起來,航空產業占比7.6%,約1.2萬億美元,帶動就業1500萬人,約占美國全國的5%,可見航空產業對美國國民經濟影響巨大,而同期中國航空產業對GDP的貢獻不到2%。數據顯示,以21世紀以來軍民航井噴式發展為標準,中國航空制造業正從產業形成區進入產業擴張區。
在國際合作和投資機遇方面,如何學習航空強國的發展思路、產業技術以及商業模式,并促成更多的合作機會也成為此次大會熱議的主題之一。英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魏林指出,英中企業已在不同領域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航空產業就是其中的重點之一。英國航空產業規模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7%。同時,航空產業也是英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2015年實現營收達300億英鎊,其中91%的產品出口國外。
談及中國在航空產業方面的需求時,魏林表示,英國非常適合幫助中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通過創新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去年10月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與中國商務部簽署了《關于加強中英兩國地方貿易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此基礎上雙方合作推動英中航空工作組的工作,為英國企業提供很好的平臺參與并貢獻中國所有的機型開發和制造。還有機場分組和航空分組,也是旨在推動英中在機場和航天領域的合作。
“法國對中國航空領域的發展意義重大,2015年中國出口到法國航空的材料和設備高達3億歐元。”法國駐華大使館航空航天產業參贊杜楊飛表示,法中雙邊創新合作也在繼續深化,其中在飛機制造方面,包括Coriolis復合材料公司機器人協助紡織、法國飛鯨集團與中航通用責任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了60噸飛艇制造、機艙內網絡連接方面創新合作等。此外,在空中交通管理、機場運營、教育研究等方面中法均展開了一系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