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現場
新華社信息南寧9月14日電 (記者李濱彬、吳小康、申鄭) 首屆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9月12日在廣西南寧舉行。論壇建議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實現機制化,以形成固定的政策溝通與交流對話平臺,推動雙方農業合作不斷向前發展。借助共建“一帶一路”,著力拓寬農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開創互利互補、共同發展的農業合作新局面。
――中國與東盟農業交流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是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2015年,廣西與東盟農產品貿易規模達到20.3億美元,是2003年的8.5倍,年均增長19.6%。其中,出口貿易額10.83億美元,是2003年的8.49倍,年均增長19.5%;進口貿易額9.46億美元,是2003年的8.6倍,年均增長19.6%。
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上表示,中國東盟農業交流合作之所以取得積極成果,主要有三種做法:一是機制健全,多雙邊合作相互促進。二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通過政策交流和雙邊商談,結合不同國家的發展需要,確定合作內容與合作項目,充分合理使用各渠道資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合作時效。三是統籌兼顧,各領域合作協調推進。在開展農產品貿易與投資合作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科技、人力資金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強政府間農業合作對話的同時,估計和支持農業科技院校、企業和其他民間機構不斷創新合作方式,鞏固和擴大合作關系。
據不完全統計,在位于中國東盟自貿區橋頭堡的廣西,目前共有50多家農業企業到東盟國家開展農業資源開發合作。廣西明陽生化集團、廣西福沃得農業技術國際合作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在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菲律賓等國家開展木薯、稻谷、果蔬等種植加工,投資總額達7.2億美元。同時,東盟國家在廣西投資的農業項目也實現穩定增長,截至2015年,東盟國家在廣西投資實際到位21.35億美元。
――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出現“三增”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白希等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與東盟的農業合作表現出合作方式逐漸增多、技術交流逐步增速和交流機制不斷增加等特點。
一是合作方式逐漸增多。目前廣西在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建設3個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推動了廣西與這些國家在農作物良種繁育、種質資源保護、品種綜合試驗、新品種展示與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合作,得到了所在國政府的肯定和當地群眾的歡迎,成為廣西與東盟農業合作的典范。同時在多個東盟國家建設了一批農業技術示范基地,與東盟國家合作實施了“中柬現代農業技術合作中心”“文萊鳴銘農業產業園”“中越邊境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阻截帶”“中國廣西—越南廣寧植物病蟲害防控”等項目。
二是技術交流逐步增速。我國通過舉辦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交流會、建立高產作物示范基地,為東盟國家舉辦技術培訓班、派出專家赴東盟國家開展技術培訓和推廣等,積極與東盟國家開展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其中,農業部2012年在廣西設立“中國—東盟農業培訓中心”,作為承擔東盟國家農業培訓、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基地,這是中國第三個國際區域農業培訓中心。“十二五”期間,廣西農業部門先后為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文萊等國家舉辦研修班和培訓班60多期,培訓人員3000多人次。《廣西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系列叢書》已編印成英文版書籍,被多個東盟國家作為農業技術培訓教材。
三是交流機制不斷增加。近年來,廣西積極拓展和深化雙邊及多邊農業合作,與越南廣寧等省建立了邊境農業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建設中國—東盟(百色)現代農業觀光展示園和中國—東盟現代農業科技合作園區、袁隆平東盟農業科技博覽園等合作平臺,先后與老撾、菲律賓、文萊、柬埔寨等國農業部門簽署農業合作協議,逐步建立起雙邊及多邊農業合作交流機制,有力推動廣西與東盟農業合作不斷向前發展。
――“三個新”拓寬東盟農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與會專家建議,中國與東盟國家一道,借助共建“一帶一路”,著力于“三個新”,拓寬農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開創互利互補、共同發展的農業合作新局面。
打造農業交流合作新平臺。一是創新農業交流合作平臺。深化首屆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成果轉化,開展定期或不定期雙邊和多邊的農產品展銷(洽談)會、農業技術與合作論壇或農業領域高層次研討會,為雙方農業領域的專家、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二是創建農業合作示范平臺。在已建設的老撾、越南和柬埔寨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的基礎上,爭取用3年的時間在其他東盟國家投資建設2—3個試驗站,由水稻、玉米為主的糧食作物拓展到水果、蔬菜等園藝作物。三是建立農業成果推廣平臺。支持有基礎的廣西農業企業“走出去”,把有實力的東盟國家農業企業“引進來”,建設優質農產品種植和加工基地,交流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
推進農業合作實現新突破。一是推進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各自農業科技優勢,加強農業機構、涉農企業的農業科技交流,共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在東盟國家重點推廣我國的雜交水稻、疫病防治、綜合養殖、苗種繁育、植物組培、節能沼氣、節水農業新材料、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農業科技。二是擴大農產品國際貿易。著力發展通道物流經濟,盡快把通道優勢轉化為通道經濟優勢,把交通優勢轉化為物流優勢,盡快建成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的大通道、大市場。三是全面拓寬農業合作領域。改進外交服務手段,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企業先行,政府跟進”等模式,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自主開展農業合作,實現農業合作領域全面覆蓋。
推動人才交流實現新提升。一是發揮“中國—東盟農業培訓中心”主陣地作用,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培訓既具備農業專業知識,又熟悉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農業對外經貿人才,為農業合作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推動農業職業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國農業職業院校與東盟國家農業教育學校采取互派留學生和培訓等形式,共同培養農業人才。三是注重農業引智工作,相互學習和借鑒先進的農業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