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第四次產業革命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展開,以“科技立國”為基本國策之一的日本也在加緊進行高新技術的研發與革新。
上月,安倍內閣確定了28.1萬億日元規模的超級經濟刺激方案。日本內外對其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看法不一,但是其中著眼于日本未來科技與產業的相關內容十分值得關注。
該方案名稱為《實現面向未來的投資的經濟對策》,將“完善21世紀型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柱內容之一,計劃投入資金總額為10.7萬億日元,其中6.2萬億日元來自財政預算。該方案明確提及第四次產業革命、物聯網(IoT)商務、知識產權戰略等概念,強調要充實人工智能(AI)、新材料、宇宙航空、能源等產業的基礎性研究,充分展現了安倍政府著力革新日本產業技術與能力,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心和舉措。
今年10月1日,日本《關于促進特定國立開發法人研究開發等的特別措施法案》將實施。該法案的主旨是因應產業結構及國際競爭條件變化,顯著提高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強化產業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法案還明確了由日本政府制定產業科技研發基本方針和中長期目標,采取特別措施,以期獲得“世界最高水準研發成果”的特別體制。如,重大科研方略與項目的制定和立項必須經過內閣會議確定,可在資源、人力與財力上予以特別傾斜等。該法案直接確定了3家“國立研究開發法人”作為核心研發機構,即“物質與材料研究機構”“理化學研究所”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該法案是在近年日本國會因安倍政治而吵鬧不停的背景下獲得通過的,這說明日本并沒有放松任何關乎國家根本的正事兒。
與此同時,日本企業界的產業研發重心正在靜悄悄地移位。一是研發經費投入增速放緩,但投資重點顯著偏向“未來領域”。據日本媒體報道,2015年,270多家日本企業投入的研究開發經費總額超過12.2萬億日元。2016年研究開發費預計同比增加2.3%,增幅有所收縮,但這是在日本經濟戰略預期不佳背景下的連續第7年增加。在日企研發經費投入排行榜上,最多的是豐田汽車,達到1.07萬億日元,而排名前10的企業均在4000億日元以上。從研發經費投入重點領域看,食品、醫藥、生物方面呈持續收縮態勢,新近增長最多的是機械、引擎與造船、土木工程、材料、汽車及部件、IT、能源、人工智能(AI)、高傳感、機器人等領域。
二是研發合作內外并舉,核心研發基地增設重心傾向回歸本土。《每日新聞》(電子版)8月16日報道稱,安倍晉三首相2015年訪問以色列之后,日本企業開始扎堆兒涌向該國,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領域成為雙方企業研發合作的主流,并形成了日中韓對以研發合作“三國鼎立”的競爭態勢。《日本經濟新聞》近期報道,該社有關2016年度日本主要企業研發活動的調查結果顯示,每4家受訪對象中就有1家表示,2016年開始將在日本國內新設、增強或擴充研發據點。而且有59.5%的回答是出于“為中長期事業育苗”的考慮。比如,日立金屬瞄準了航空器引起與熱電渦輪市場,聯手物質與材料研究機構在茨城縣共同實施超耐熱合金研發,爭取到2018年實現實用化。
日本官方也在對內外推介其產業革新與技術研發政策和理念。6月1日,外務省與茨城縣在飯倉公館共辦的說明會中,有關專家在演講中提到,日方正將“科技城”筑波市打造成學研產一體化、富有創新力與競爭力的“日本硅谷”,強烈期待通過優厚的條件和待遇,吸納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參與到日本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浪潮之中。另外,日本政府擬于12月公布今年第三季度GDP修正值,屆時或將首次計入研發經費及其附加值,規模可能達到GDP的3%。
當然,外界也有看法對安倍政府的過度側重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產業革新政策感到擔憂。韓國《中央日報》(電子版)7月26日文章指出,日本正以其最高領導人為中心積極推進“國防地面機器人事業”。安倍首相通過表明舉辦世界機器人奧運會的意向,展現其對該領域的濃厚興趣。日本是世界機器人強國,于去年1月23日在“實現機器人革命會議”的主導下發布了“機器人新戰略”,而安倍訪問了該戰略的發布現場。根據該戰略,日本計劃于2020年以前在月球南極建設機器人基地。這是與日本重新(軍事)武裝的動向相關且值得關注的部分。(來源:商務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