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科倫坡2月7日消息(記者劉祎辰)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距離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西北130公里的卡爾皮提亞半島,由中國承建普特拉姆火電站已經正式投入運營超過三年。然而,目前這里的三號機組仍然是由中國團隊運行,預計今年下半年,它將由斯方團隊完全接管。
六十年前的今天,即1957年的2月7日,中國和斯里蘭卡正式建交。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裝備走出去的重要標志性工程,普特拉姆火電站沉淀下哪些經驗與啟示?
潮水涌動的海岸邊排列著整齊的白色房屋、三根大煙囪高聳直立。在斯里蘭卡100盧比面額紙幣的正面,印有一座大型工程的鳥瞰圖,這是斯里蘭卡著名的普特拉姆電站。它是目前斯里蘭卡第一座燃煤電站,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座。三年前,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將建成的燃煤電站交給業主斯里蘭卡電力局。從此這里發出的電,點亮了幾乎半個斯里蘭卡。斯里蘭卡駐華大使卡魯納塞納·科迪圖瓦庫表示,由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對于斯里蘭卡的電力供應非常重要,它供應了全國接近一半的電力,讓斯里蘭卡整個國家的電價下降了四分之一。
從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出發,向西北行進130公里,車窗外的燈火逐漸稀疏,景致有了越來越原始的斯里蘭卡味道。卡爾皮提亞半島環抱著巨大的瀉湖,并不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斯里蘭卡分公司總經理王路東說,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到斯里蘭卡,因電力短缺,首都科倫坡的夜晚,乍看上去,燈光如寥落晨星。
隨著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投入運營,停電的經歷已經在蘭卡人今天的記憶里越來越少。翻看項目合同,可以發現三年前普特拉姆項目早已應該移交給業主方——斯里蘭卡電力局,由斯方全權運營。但在主控室的三號機組前,記者看到的卻依然是中國面孔。普特拉姆電站現場項目部運維部經理張鼎明說,這主要是由于對于工業基礎薄弱以及沒有燃煤機組運行經驗的斯里蘭卡,相關技術人員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去培養。“這是斯里蘭卡第一個燃煤電站,工業基礎薄弱。工人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一批批送到國內培訓,回來供技術支持。 ”
三年前斯里蘭卡電力局曾試圖盡快完成運行交接,然而由于操作和管理上不到位,電站接連出現故障。合作雙方都意識到,在中國裝備走出去的過程中,裝備的建設還只是漫長道路的第一步。在電站行政辦公樓的三層,一間獨立的機房引起了記者注意。這里是斯里蘭卡燃煤電站幾乎每一個操作工人都來過的地方---模擬仿真機房。張鼎明介紹,“該機器是合同以外、耗資百萬的仿真機。所有流程操作和界面一比一設置,幫助他們熟悉。”
比起缺乏基礎,高端電力裝備市場上西方國家所占據的先機是中國技術需要面對的另一難題。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斯里蘭卡分公司副總經理齊林介紹,“該市場長期是西方的,我們的市場先機是短板。比如燃煤電站是斯里蘭卡國內第一個,但其他一些電氣化設備,包括他們的工程師所熟悉的都是英標或日本的。中國產品此時打入該市場,不是牌子、質量不好,是接受度不好。一些小的設備接口習慣性使用方式、排列順序等細節都不同。”
時間倒回到2007年,斯里蘭卡仍處于內戰之中,許多國家企業或公司為規避風險不愿冒著戰火來到這里開展項目。在這樣的情況下,王路東和他的中國團隊,開始了普特拉姆燃煤電站一期建設。
十年后的今天,王路東回望電站歷程,感嘆裝備走出國門的路上,工程建設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讓技術真正的在一帶一路上走進目的地國,成為他們尋求更大發展助力,為中國高端制造業插上走向世界的翅膀。“土建和成套設備輸出,項目含金量差距很大。設備、技術、高端服務是一個過程。我們的軟件水平,比如圖紙說明書、服務,差距較大。它沒有工業化基礎,現在倡導建營一體化、高端成套設備,如果出口到一國不具備裝備運營能力,需要提供很多服務。西方國家已經做了幾十年,這是一個爬升的過程。”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提供高端成套設備,從培育裝備運營能力,再到后續技術服務支撐……普特拉姆電站從無到有,走過的十年路程,正是這個示范性項目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