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總部位于英國的國際鳥類聯盟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鳥類的生存狀況總體上看有好有壞,但許多海鳥正由于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而面臨滅絕風險,需要加強相關保護措施。
全球鳥類生存狀況數據由非政府組織國際鳥類聯盟整理更新,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使用。在全球238個經評估的鳥類品種中,與上次評估相比,有26%的滅絕風險級別上調,有28%的滅絕風險級別下調。
據國際鳥類聯盟介紹,人類大量捕撈各種魚類,讓不少海鳥獵食越來越難,同時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也給這些海鳥生存環境帶來不利變化,包括黑腳三趾鸻、海角塘鵝在內的不少海鳥的滅絕風險持續上升。
另一方面,棲息在內陸地區的一些鳥類面臨不小生存挑戰。國際鳥類聯盟表示,北美洲北極圈附近地區的雪鸮在覓食上越來越吃力;中國的禾花雀生存狀況如果得不到改善,存在滅絕風險;新西蘭的啄羊鸚鵡受到獵食者的較大威脅。
不過也有好消息。數據顯示,歐洲卷羽鵜鶘的生存狀況正不斷改善,因為當地采取了人工筑巢和保護棲息地等措施;在新西蘭,兩個種類的奇異鳥目前滅絕風險已降低不少,這主要歸功于當地有效控制了捕食者數量,并結合社區力量進行保護。
國際鳥類聯盟一位協調員布爾費爾德說,鳥類生存情況能很好反映全球環境狀況,當一個物種面臨較高滅絕風險時,我們需要馬上采取行動來降低這一風險。